汉字中的教育智慧
原创 : 子和 2021年4月01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中华文明体系得以完整呈现,有赖于祖先的智慧创造——中华文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而文明则是文化的最终呈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中华文明体系得以完整呈现,有赖于祖先的智慧创造——中华文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而文明则是文化的最终呈现。
由于当代教育“工业化”,使得中华文字中的哲学体系隐而不现,这是件十分遗憾的事。中华先祖是世界上最智慧、最悲悯、最护佑后世子孙的祖先,他们将天地大道、生命智慧融入与蕴藏在每一个文字中,让我们“日用而知”。如今我们有必要重识我们的文字系统,了解其中的智慧与奥妙。
今天我们通过八个汉字来聊一聊“教育”的智慧。
解字:家,甲骨文(宀,房屋)+(豕,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金文突出了“豕”的尾巴形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
子和分享:“家”的寓意是饱含着安全、稳定与温暖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可以依靠和依托的地方。在家里面生活着的人都是血脉至亲的亲人爱人,每一个身在其中的成员都需要付出自己的爱与情感、耐心与包容……也需要将自己的个人生命线融入其中。家是一处居所,可以安居,可以乐业,不再需要到处漂泊迁徙。家中有“猪”,代表的是一套完整的循环系统。在古人的生活中猪除了是动物蛋白的提供者,也是生活垃圾的处理者,有了猪,说明这个家的生活已经处于非常安定的状态,有房、有地、有家人,是可以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了。纯正的猪是黑色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熟悉的《西游记》中获悉,在传统医学中,一晚黑猪肉汤可是回阳救命的良药。而且,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猪的眼神是所有动物中与人类最相近的,有人认为它也是这个家庭的“旁观者”。
解字: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有学者认为其表示探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亲”,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子和分享:“親”是形声字,最早见于西周的金文中。左边是“辛”,是声符;右边是“见”字,是形符,表示用眼睛看到,也理解为常常见到。亲的本意指感情深厚,关系亲密。整个字形犹如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饥肠辘辘的孩子“立于木上”,就像爬上不高的小树,翘首张望外出劳作的父母归来,给自己带来丰富的食物,分为亲切。“亲”需相见,不见不亲。尽管当今社会网络发达,但仍旧无法替代近身的交流沟通、执手陪伴、相濡以沫。这是人的天性,是家族血亲的命脉归属,也是人类社会运行的法则。另外,“亲”也是安全感的体现,一个家庭中的亲人“亲不亲”是是否有幸福感的一个判断标准,成员之间越亲密,彼此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就越强。
解字:子,甲骨文像一幅幼儿的线描,画出了幼儿的脑袋、头发、两脚。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像幼儿两脚被裹在襁褓里,露出脑袋,挥动两臂。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综合甲骨文和甲骨文的字形。有的籀文像坐在凳子上的小孩,挥动着两手。造字本义:名词,包裹在襁褓中挥动两臂、尚不能独立的幼儿。隶书淡化了篆文字形中襁褓婴儿的两手形象。“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子和分享:“子”除了代表幼小的生命,更代表的是生命的传承和强大的生命力。所有植物的“种子”都被称为“仁”,米仁、麦仁、杏仁、桃仁……都是生命的传承,虽然它是一株作物最小的部分,但却饱含着完整的生命信息。“子”即“仁”,“仁”同“人”。中国古代将那些最伟大的先贤智者尊称为“子”,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孙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因为这些人是有完整的思想体系传世的,他们的思想不会随着形体肉身的陨灭而消失,反而历经时间的长河愈加地历久弥新且富有智慧与生命力,犹如思想的种子在每一个后世的中华子孙心里生根、发芽、根系蔓延,直到长成参天大树。在家族和家庭之中,“子”代表的是孩子,是一个族群生命血脉的延续,也是一个家族精神命脉的传承。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的“后”,说的不是没有生育男孩子,而是没有能够传承家族文化与精神的后代。因此,能够让孩子称为优秀的国家、民族、家族、家庭的生命传承者是每一个成年人的责任。
解字:教,甲骨文(爻,算筹)+(子,孩童)+(攴,手持鞭子、棍杖),有学者认为是表示体罚学子。金文省去“子”。有的籀文用“心”代“攴”,强调“教”者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孝”是形声字,从爻从子。子承爻,表示人要了解、承载、效仿天地万物变动、生生不息的规律,并尽心善事父母。“孝”的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相融相传,表述的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上一代念念想着要如何栽培下一代,才能对父母、祖先有所交代,而且养育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孩子是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诗经》中有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了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子和分享:原始的“敎”字是饱含着中国哲学的一个文字,其形象是一个孩子擎着一个“爻”,旁边有一个手持教鞭的人。“攴”的含义是急迫地敲打。《易经》中的卦由阴阳爻组成,代表的是天地大道、宇宙信息,也在告诉我们所谓的“教”到底要教什么。教字有两个读音,一声“教书育人”是指知识的传递,四声“因材施教”是指大道传承。后来,“敎”改为“教”,《说文》中解为“上所施下所效也”,更加强调传承之教。一来是由于经过先人的积淀,人类整体的知识储量在不断增加,需要先继承再发展;二来也与儒家文化为意识主体有关。
关于“孝”字不妨多说几句。“孝”不仅是家族、家庭血脉情感的延续,更是家风、文明与家族价值观体系的传承。很多时候我们对待父母的方式,决定了将来孩子对待我们的方式。因此不断优化与父母的关系,注意改善与父母的沟通方式和表达情绪,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多给孩子讲述家族的历史,让孩子有家庭归属感,增加生命认同感。智慧运用所有机会,如年节探望、老人生病、回乡祭祖等,让这些时间和契机成为孩子的“孝亲课堂”,以身作则,以身行孝。
解字:“居”和“育”是“毓”的异体字。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孕妇。毓,甲骨文(女,孕妇)+(水,产妇的羊水)+(倒写的“子”,胎儿降生),表示胎儿伴随大量羊水排出母体。甲骨文异体字用“母”代替“女”,强调产子为母。甲骨文异体字将伴随羊水的胎儿省略成倒写的“子”。甲骨文异体字“居”写成“人”(母亲)与倒写的“子”(婴儿)会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每”,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育”(倒写的“子”,即头朝下降生的婴儿)+(肉,长肉),表示生子并喂养,使孩子长大。造字本义:动词,孕妇生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子”写成“云”,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现代汉语多以“育”代替“毓”。
子和分享:育字的原本含义简单明了,就指母亲生育孩子,但细说其延展的意义就非常深刻了。《说文》中解“育”字为“养子使作善也”。何谓“养子”?“養”字上面是美,下面是食,意为美食者为养。顾名思义,所谓“养”就是用正确的食物、遵循自然的规律把孩子养育成人。先把孩子养好了,养健康了,再对他进行教育。这才是生命成长的规律。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养育”的重要,养在教之前,不养无以教。何谓“作善”?“善”的意思不是善恶,善者吉也,吉者美也。也就是要让孩子做美好的事、做吉祥的事,而最美好的事就是展现生命本身的美好。所以,“教育”就是父母老师先做出榜样,展现自己生命的美好,然后孩子有样学样,也去展现属于自己的生命的美好。这才是教育最好的样子。
解字:“爱”是“愛”的本字。爱,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繁体篆文“愛”再加“夂”(倒写的“止”,行进),表示因疼惜对方而奔波。造字本义:动词,用心疼惜呵护,喃喃倾诉柔情,为之奔波辛劳。《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爱”,采用行书字形,行书字形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和“夂”简化成“友”。楷书由“愛”简写成“爱”,不仅导致金文字形中的“欠”形(温柔的呢喃)消失,连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形也消失。
子和分享:西方的圣经《新旧约全书》中有一章名为《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沈宏先生在注解《孝经》时说“亲至结心为爱”,可见在爱中交付真心是至关重要。而这份真心、这份情感里不仅有喜欢、相伴,更有克制、隐忍和坚持道义与真理。尤其在对孩子的爱中更应如此。《黄帝内经》中讲到:“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要助力孩子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而不要扼杀他们的自信、勇气、想象与创造力;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去感受生命的美妙,让他们有一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不要夺走他们挑战困难、打败挫折、享受独处的权利;可以给予合适的物质奖励,但不要对孩子进行恶毒言语的辱骂、攻击、指责和侮辱。坚持原则、坚守底线、坚信真理,这就是对于爱的完美诠释。
解字:學,甲骨文(×,交叠的算筹)+(∩,是“六”的简写,即“庐”,房屋),表示练算习字的房屋。有的甲骨文在算筹两边加(爪,手),突出“手把手”教练的含义。金文在房屋下面加“子”,表明教的对象。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表示执教者。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要中的简化成“学字头”。
子和分享:“學”字描述的是学生在学堂里学习的场景。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细细思考,一是学什么。二是怎么学。“學”字上面的两只手擎着“爻”,表示天地大道和宇宙真理,韩愈先生在《师说》一文中开头便点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与學之“爻”相互呼应。“学习”者,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论语》中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这个意思。接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然后在生活工作中进行实践,反复推敲,收获成果,便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所以,不要一味地给孩子填充知识,而更应该关注在生活中的践行。
解字: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种籽萌芽扎根。萅,甲骨文(林,林野) +(日,太阳) +(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有的甲骨文将“林”改成“艸”,表示严冬过后,大地回温时野草重新发芽吐绿。有的甲骨文将“艸”写成四个“丰”,表示春风带来漫漫丰草。金文将字形简化成“草”、“屯”、“日”三形会义:(艸,绿草) +(屯,生根发芽) +(日,暖阳),表示暖阳暖风催生遍地绿草。篆文、隶书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严冬之后,风和日暖,使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子和分享:“春”字代表着生气,代表着生机勃勃的力量,也是少年的象征。一年分四季,一日分四季,一生也分四季。孩子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正是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年龄,作为成年人我们应当好好呵护这份珍贵的“生气”,为孩子提供成长所需的助力。春分暖阳是助力,春风化雨也是助力,适当地经历风吹雨打才更有利于生命的成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株刚刚栽种的小树苗是不需要剪枝的!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提供阳光雨露的滋养,提供肥沃的土壤,提供榜样的加持,但不需要限制和规定它生长的方向、和它必须长成的样子。等到它的根(价值观体系)扎深、扎稳,自然就会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
|
|
|
|
|
|
其他金额 |
子和老师 |
|
监院 |
|
三文书院 |
|
|
|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 |
|
点击微信右上角,将文章发送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
投诉类型: |
|
投诉描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