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味人生

得到同学之采访篇

原创 : 李昱璇    2020年6月03日
得到大学里同学们经历很优秀,你好奇他们是如何成长的吗?想知道成长背后的逻辑吗? 一位同学帮我们去寻找了这些故事…… 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
截止到今天,我已经采访了得到大学23名同学,从职业角度撰写完成19篇同学成长经历(作废了2篇,还有3篇未成稿)。做这件事的初衷源于对同学们的好奇,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么多有趣的灵魂汇聚在一起经常是火花四射,于是我对大家产生了好奇心,好奇他们成为现在自己的逻辑。

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不禁想探寻他们成长的背后故事,于是我小心翼翼发起了第一个采访邀请,我采访了超哥,超哥很耐心给我讲了他的故事,当时我听了之后,就希望更多人听到这些成长经历,于是就把超哥经历转成了文字,接下来就有了第二位、第三位……

对我而言,采访同学过程体会很像是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过程,大家是有故事的人,每一次我都听得如痴如醉,感受到一段不同以往的成长路径,像是踏上了一条新的道路,探寻了一个新的世界,基本上撰写文章的过程都是边写边感慨中完成的。
撰写的文章需要采访和写字两个过程,采访过程,我是很幸运的。因为都是亲同学,他们不但没有异议,而且还鼓励我,愿意贡献自己的成长经历,我需要做的事情是提前做些背景调研、素材汇总以及提问。
一般都是从三个角度去做:
——开学之初做的自我介绍;
——同学们的朋友圈;
——搜一下ta们的新闻故事。

这样加上之前相处的岁月,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但是采访过程中,我更多的是在听。
这部分我一般都是录音和速记,录音是在征得同学们同意的前提下开始的,速记主要是记录感觉成长中的关键几个节点;
作为非记者出身的我,其实很外行,在这里特别推荐《哈佛非虚构写作》这本书,很实用。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倾听的状态,只是当我个人判断是被采访者成长的关键点的时候,会问一些细节,多半是 “那个时候,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我写字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细节内容当时没有采访到,所以在写字的过程中,我还会继续与同学们沟通,很真诚地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容忍,大家都很忙,但是都会帮我再次梳理细节内容。

第二部分是写,这是一个呈现过程,其根本原则是真实,有时候我会被问:“你是不是美化了同学们?”,回答是否定的,写在纸面上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
曾经我想美化同学们的经历,但是当我想这样做的时候,去请教了一位非虚构写作的朋友,他告诉我:“非虚构写作的基础是真实!”。于是我放弃了这个念头,从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放大大家的故事,我在文章中没有否认70后成长初期的困难,没有否认他们工作的时候赶上的红利,没有否认80后赶上的时代背景,也没有否认90后有着更好的经济基础,当然更没有否认每个人成长背景的特殊性,一味地写采访者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而有了今天的成就。这样写出的内容,朋友们反馈没有“神化”,感觉到这些被采访者成长为现在的自己是有原因的,而这些发光点自己也可以借用。

上图是整理的采访与写作的思考,其主旨就是如何将真实的经历变成有一定可读性的材料,当然文章最终成稿的重点是要修改,其实我修改的次数不算少,一般精修可能有3次左右,而4000多字的故事一次修改的时间大概在3小时左右,主要考虑角度是描述的准确性,故事的可读性,最后在文章的收尾处会总结:同学们成长到今天的自己的背后主线或者逻辑是什么样子的。
特别要说的是:我写的每一个同学都会有很多“军师”们去把关,他们帮我推荐同学,帮我修改文章,帮我审稿校验,这样才会有了这十几篇的文章,所以真诚地说声谢谢。

还要感谢的是被我采访的同学们,因为个人自身情况限制,会出现采访完很久,才开始动笔,写的过程也断断续续,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包容,这样断断续续的情况下 ,依旧让我完成了整个过程。

整个过程从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一直有想放弃的念头,随时随地就会蹦出来的那种,特别是刚开始做的时候。想放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时间,因为我不是专业记者,所以整个过程做的就很慢:采访需要3小时左右,采访梳理和整理大纲需要6小时左右,初稿需要5小时左右,接着进行第二三四遍修稿,又过去9小时,最后排版也差不多需要4小时。有时候就会想,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不做会不会更好。

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一方面是得到大学同学们的鼓励,在我想放弃的时候给我打气,在我做的不好的时候给我安慰,记得有一次周日晚上九点没有发布,同学专门来问我是不是出现什么状况了?需不需要帮助,有了大家的帮助,就有了勇气坚持下来;另一方面是因为同学们的经历就像是照进我人生的一束光,每次采访完成后,似乎自己多了一段人生体验,让自己可以有新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很希望这束光能照到更多的人。

但是我内心的感谢不只是这几行字,幸好我们还可以一直是同学。
一直以来,被大家问,这些同学是否有什么共性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回顾了之前的采访稿,发现了大家身上有两个共性:
1.闲不下来,喜欢给自己找事做,用大家的话说就是喜欢自讨苦吃;
2.很爱学习,虽然学习方式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在成长。

这也许是他们之所以成为今天自己的一个原因:我做好了准备,只等机会朝我袭来!
当然,我也是来求助的,有些卡壳,推进下去有些困难。推进不下去是因为采访和写作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讲几个故事吧:一位是举哥:他在55岁的时候,邀请我采访他20年,这就意味着他要继续做20年的事,我才能完成这个约定,这让我很佩服;

还有一位同学:杨攀,他工作起来的时候,他朋友很赞,但是他多半是过一段时间才会去参加聚会,非常自律的一个人,这种自律很让我佩服,记得他说过:我周围有很多朋友,但是我想着过一段时间再和大家聚一次,这样才有东西和大家分享,而每天的生活,读书,学习,前进;

罗曼:她身上其实有我们已婚有娃女性的一个问题,既不想放弃自己的事业,也不想丢掉娃,在这个过程里,首先要开始做事,然后寻找动态平衡,不要期待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这样很难,我们女性很难开始行动

我的好朋友10:10工作的时候疯狂,玩的时候也很疯狂,因为是同一个组的同学,所以我见到他熬了一周然后和我们一起吃饭时疲惫不堪的样子,他也分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而且他做事情的思路让我觉得很新奇,让我学会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对立面、侧面还可以倒着来想,这让我觉得很赞

岚姐是我佩服的一位女性:她是一位真正的白富美,但是她在职场上却很努力,阅历丰富,见识广博,她曾一天内乘坐了所有的交通工具,从飞机、轮渡、自行车、火车、公交车 、出租车,只是为了到了客户面前。
——如何更进一步,深度了解其成长背后的故事,
——叙事结构的丰富,即不用一种模式采访完所有的同学们;
——文字丰富性,即描写时词汇丰富而又准确;

欢迎大家一起来切磋~
趁现在疫情期间,有位朋友推荐了很多高质量的小说给我看,这些小说写的确实很好,稍后我可以整理。
说一下我自己感觉到的收获:
1.想做事情的时候,可以小步快跑,先尝试,尝试的过程才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自己判断是否能胜任的时候(当然,这个是有前提,就是自己觉得可以似乎又不太可以的时候,这样操作比较好);
2.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自己真正成长的过程
3.我开始认真学习采访写作,故事描写,现在略微感觉到自己写作能力有些提升(不过依旧感觉需要不断加强)
4.之前有个问题,一直很困扰自己,就是思想深度不够(当然现在依旧感觉不够),不过写作的过程可以锻炼思维的多面型,慢慢地感觉似乎比以前有些深度了。
国内:莫言,陈忠实,王安忆,严歌苓,《生死疲劳》《白鹿原》《芳华》等

国外的:钱德勒,詹姆斯·凯恩,阿特伍德,麦克尤恩,东野圭吾,太宰治,钱德勒《再见,吾爱》,凯恩《邮差总按两遍零》,麦克尤恩《赎罪》,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

当然后面就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了,我期望自己可以采访多行业100位人士,欢迎大家随时来撩!
更多得到同学专访请关注公众号:畅所昱言吧

更多得到大学校友分享,请登陆www.zhi-liao.com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诚邀各行业专家及优秀家长,通过音视频、线下活动沙龙、群互动等形式,助力中国家长一起成长。
·  关于跑步,你应要知道的几个“隐性知识”
·  3招教你避开儿童保险的坑
·  得到校友会·家长圈
·  儿童爱牙护牙的那些事儿!
·  芳香疗法与孩童照护
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482 投诉
王婧 王婧
发起人 
 
得到高研院北京校友会·家长圈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