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味人生

“40万亿”新基建下我们的机遇

原创 : 郭艳艳    2020年6月03日
5G被定调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中国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均需5G作支撑;我们的机遇是什么?
大家好!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中传云创始人郭艳艳

2012年之前在从事金融,2010年在上海金融法律研究院负责地方政府投融资课题组,现在在中机云集团,做的是工业互联网与企业上云,全国推广工业互联网普及。

今天的话题是围绕着这样一个新基建的背景进行讨论的,新基建在2018年底中央政府工作会议中正式提出,在2020年3月4号的政治局会议高层提出要加强新基建进度。经济作为“新基建”的领衔,在媒体的带动下引起了我们广泛的关注。

官媒说法的新基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我们要有想象力,为什么2018年和2019年多次的政府工作会议中,没有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特高压单独拿出来,一会儿分享可能会有答案。

今天的分享探讨三个话题:
1、40万亿的政策逻辑是什么?我们能不能搞清楚趋势。
2、新基建是在讲什么的一个故事,我们要不要上牌桌。
3、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基调下,我们家长们又有什么机遇?

40万亿重点项目投资计划不等于40万亿新基建。40万亿是各种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而不是大家听到的7大核心领域的投资,这个区别大家要清楚。

在这个里边,狭义的新基建是围绕科技创新:5G、特高压、新能源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广义的新基建围绕智能城市建设与个人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节能环保、特高压等带来的新型城市建设及衍生的社会化服务对人的进步。

重点项目投资背后不变的政策逻辑-着眼点都是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

老基建与新基建都是国家的调控手段!!重点不在新和老,而在于第一步需要制定它的政策传导逻辑!!!他们是一个逻辑,就是应用最合适的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去调整经济周期。但是调整的过程中,应用一个政策都需要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配合。
2020年,全国基建有19万亿。公布的总的投资重点项目看前几个地区。

这个数据是上周我在BSC社群分享时候做的整理,最近又听说总额在50万亿了。

云南、四川、山西-最多的是重点项目。长三角、珠三角外,最好的还有河南。

我们中机在云服务,山西省政府指定的云服务商和智能制造。我去年60%的精力都在山西,感觉山西要发力,山西的IT配套和数字配套特别差。去年丢手机在太原高铁站去看数字大屏,完全看不到,派出所的所长说他们的设施设备全国倒数第一,虽说夸张,但也反应了山西的IT基础设施比较差,视频监控水平停留在20年前的感觉。和移动等运营商合作时候,据了解山西的IPV6推广的也不是太顺利。

多数人问的是钱从哪里来?其实不止钱的问题。

学习刘润的系统动力学的,都知道,这个事情是一个系统,要有一些列增强回路、避免开始时候前途无量,最后举步维艰。

钱在企业里边叫做融资,在政府里边叫财政支出。我把政策落地从上到下分为四个步骤,最上边是财政政策,第二是货币政策,还要有配套制度,最后有上下一致的产业政策。

首先,财政政策就是要中央政府上要先牵头。比如扩大财政支出,减免税率,研发支出加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我们中机目前在中关村申请国高新的研发补贴,他们的政策你们也可以了解一下:100万5%,300万10万补贴,300万以上20万补贴。

第二,货币政策需要央行、政策银行、商业银行、交易所等二级资本市场进行配套,这些配套包括:专项贷款、低息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IPO、发债纳入到各个部位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另外,对于一个国家来讲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需要关注配套制度层面,知识产权、隐私保护、研发费用......等等政策。新基建需要新的配套制度变革,制度支撑、产学研(英国投资战略2400亿研发)、知识产权保护、隐私权。大多属于新技术产业,需要不同于旧基建的财政、金融、产业配套制度支撑。

以上,才是一个完整链路,把系统动力纳入,促进经济潜力释放。

上周,美联储宣布50点降低基础存款利率,依然没阻止美股大跌,触碰熔断机制。

为什么?他们是一个逻辑,就是应用最合适的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去调整经济周期。只是美国的调整空间在货币政策调控和财政政策调控上还没到位,有可能会无限的量化宽松。
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中国过去20年,一般都是稳健财政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组合,个别时期还会有紧缩的货币政策。

1998年,降低存款准备金积极的贷款,没有起作用(这个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影子银行,很多人会拿这个和美国比较,因为美国一直在宣布降低存款准备,但是依然没有阻止美股大跌)。

当年无奈启用财政政策,刺激投资,主要是基建(中国房地产开始启航,大家看看,房子第一波就是2000年),财政政策,1000亿长期基础国债投资基建、特别国债2800亿给商业银行、500亿特别国债、出口退税、降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

2008年,次贷危机,中国经济处于下降通道,出口放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要投资4万亿,2000年,提高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降息等,货币供应量M2 超过26%.

2020年,疫情危机,我们有了逆经济周期的经验了,我们虽然说不一样了,但依然和以往相比有很强的政策对比性!因为2017年开始,我们的宏观调控是正处于去杠杆的时期,我们有各种窗口调控,所以我们有很大的空间进行调控,和美国不一样。

4万亿,中央直接投资1.18万亿,剩下的都是地方配套与社会资金。

2008年1030亿;2009年4835亿;2010年5895亿,铁路、公路、机场、电网占38%。

资本金20%就可以启动,物理性资产+资本金,然后用5倍杠杆的银行杠杆,撬动金融,撬动产业投资,带动整个产业链。

再从4万亿的物理属性来看,你有没有这种感觉?2010年之后车多了?工业用电费便宜了?

其实都是4万亿改革的效果,2008年发改委在汽车工业与电网有特殊政策,政策包括1.6升以下小汽车购置税减半,我的第一辆车就是在2010年买的。

这就是为什么2020年政策的投资,也在电网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涉及。因为政策的延续性,除了房地产以外,电网、汽车的产业链最长的。

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以上老基建,包括这些产业投资它的边际收益率在下降,疫情期间固定成本转化率尤其的低,尤其是航空、公路、海路。

4万亿的政策,更多的是采用的是货币政策,产业倾斜于房地产、公路、铁路.....资本密集型。

40万亿的投资逻辑,不是中央直接投资为主,而更多需要市场参与。

40万亿的政策,更多的可能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政策倾斜于科技类和新能源。
 
而且40万亿,会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和投资逻辑。

不要认为,新基建就是单纯的救市,市场资金就会充裕,企业就会好!

2015年的时候,我入股一个朋友做服装尾货生意,都是出口转内销的,对内没有渠道、没有品牌,但是有一定质量。你会发现这个情况这些年越来越普遍了。

去杠杆、将产能很多东西做出来了,但是卖不出去(通常说的内需不足或产能过剩)。就是供给侧的充裕!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现状。
要调整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产业转型,供给侧改革,就要供给侧的效率、质量、品牌等。于是,从需求侧做文章,号召人们买东西。

怎么做呢?
需求侧消费拉动内需,而非投资拉动和出口拉动。

新基建承载历史使命,需要一个故事。明白了这个故事,就明白钱能不能来,政策到底能不能落地。
5G让连接更快,大数据让连接更数字化,人工智能让连接更智慧,城轨让连接更实效,特高压、充电桩让连接更有保障。

新基建就是新的紧密连接。通过连接,基于已有投资、老基建的已有架构、软硬件布局的低成本耦合。这也是未来商业模式、社会治理变革的根本源头。连接的密度、维度、深度都因新基建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新的产业链是以七大新基建领域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交通、新能源!

刚刚我们说过,政策会刺激最长的产业链条。

你以为只有房地产,公路铁路才有最长的产业链?我们的经济刺激政策才有最长的链条?不是的。

单是5G领域,它就更进一步进行了细分。它涵盖光纤光缆、射频、天线和光模块。股票反应充分,光纤龙头 亨通关电,中兴通讯,物联网百亿级公司还没出现(预计涌现百亿级公司,天线、芯片与终端,芯片有实达集团、高鸿股份、高新兴),还有智慧家居为代表,小米、美的、格力

大数据领域,有以阿里、腾讯、移动、联通、电信为代表的运营商,还有浪潮、华为等硬件等IDC服务商,有人说企业上云火了硬件,但硬件确实需要先行。

光新能源,特高压电网工程,带动3万亿元投资,总投资2万亿,GDP0.8%。7条特高压,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龙头是中国西点,二次设备是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变电站及电站保护系统,相当于接入的运营系统,二次设备龙头国电南瑞)
网络协同&数据智能&商业创新,上云内部数据+外部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算力,实现商业价值指数级倍增。这个产业下的赋能商业的大红利,在线的场景无限扩宽。

华为说5G将在3年有5亿个用户,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工信部也要求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普及率80%。

我们回到这部分讨论的它的使命和故事。 看整体国家实力,中国好像很有前途。看自己身边,中国好像问题又很大。宏观太好,微观很有压力,这是每个人最大的机遇。新基建承载着连接宏观和微观,打造智能经济体,实现智能制造2025的使命。智能经济体,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打好基础。

讲好了使命,就知道新基建它是一个市场行为,政府提出来,是未来刺激提振市场信心,为了吸引民间资本,比如PPP,配套相关政策。基建无新老,关键在回报,一定规模的刺激却有回报,但政府应慎用资源,珍惜调控空间。

坚定信心进去投资,政府层面推动是前提,前端无限责任PPP和私募股权基金,变现模式估计会放到二级资本市场进行变现,我觉得正因为有了科创板,才能让整个投资驱动落到实处。

说的再大,还得和我们家长有关,回到今天最后一个问题。

资产价格下跌,所有资产价格下跌,美国熔断,原油触底,黄金,比特币,全球范围疫情.....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

家长们还有什么机会呢?当然我这里不是主要讲投资,如果要找投资逻辑的话,最重要的是持有现金,当然如果是高风险偏好,可以买原油期货、黄金配置,甚至A股的科创板。

因为原油目前的持续下跌,黄金避险,科创板将是连接新基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投资逻辑的最重要二级市场,里边能有很多的价值洼地。

但这里,我想讲的就是要重新进行家长定位和心态调整。

我的故事,
四个物品,这是我现在在家办公的状态。
甚至据我在买这个打印机和这个蓝光眼镜的时候,发现都断货了。硬件的刚需无处不在,就看你怎么跟这个社会连接。
允许生活中无时无刻的碎片化闯入的心态。

过去怎么实现?推动世界的手靠孩子实现吗?不!要靠家长的手。

但是现在的话不一样了,有可能推动世界的时候就是家长的推动,有可能这个手,也是你自己的手,你这边儿可以边工作,那边儿也可以边照顾着孩子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就这么就被打开了。

新的云上环境,你的要素禀赋,要大于你的比较优势,你得有你的可复制的要素禀赋,不是你比别人强一点,而是你在一个细分领域比所有人都得强。反复问自己,哪条赛道最有机会成为第一?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个人的要素禀赋,通过哪种方式与社会链接。连学习、生活、工作都在线上,你是不是可以无时刻都在分身?共享员工模式正在流行。

工信部正在抖音上开直播,我们这里也有安排人进去直播。个人可以多个职业、多个技能。

平衡,它过去是一个动态概念,以后它更将动态,动态到缩短频率,尤其是过去我们以天为单位,来调整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上班与下班,以后我们必须随时调整。

平衡这个概念将成为常态,你在一边开着电话会议,一会儿孩子哭了,一会儿外卖到了,一会儿家人进来给你倒水了,太正常了,最快调整心态去处理;时空分身,你接入了多少云端?决定了你享受没有享受过这个新基建带来的红利,边际成本为0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让我们全社会每个人受益,关键是你用了吗?在线学习、在线娱乐、云祭祖、云书画展、云在线讲座、云大咖讲座......

曾经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是怎么平衡家庭和工作,现在这种再平衡或许更为简单化了。

我们的生活全面虚构,不要谈什么不真实,不理解虚构的逻辑和意义,你无法真正理解这个世界。需要明白个人、企业、组织会发生什么变化。

每一家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在加速进化为云上智能商业体,每一个个体都在成为智能商业体,巨大国家,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每一个个体的联系质量,从而在拥有巨大数量的同时,获得质量提升,完善的政府治理。

郭某彭的事情,数据追踪的结果,只是没有智能决策。健康码有漏洞,大数据的智能反应。

说明社会治理需要下沉到城市中的最小单元。智慧社区的治理模式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中国太大,围绕落地社区有机会),

不想用鸡汤,用几句有力量的话来结束,
欲统治世界,先统治自己
欲统治世界,先拥抱变化
谢谢大家!
一个明白国际金融资金流与工业产业链的金融/工业斜杠女文艺青年,欢迎与我微信交流

更多得到大学校友分享,请登陆www.zhi-liao.com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诚邀各行业专家及优秀家长,通过音视频、线下活动沙龙、群互动等形式,助力中国家长一起成长。
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589 投诉
郭艳艳 郭艳艳
 
 
中传云创始人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