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觉得可能是跟咱们得到的同学最契合的一本书。因为这个书的作者,其实是我的一个中科院心理同学,他当时是稿子已经写完了,他就想出书,他知道我做出版的,就来找我。给我看了下稿子,他这个稿子是心理通俗类的,我做过各种各样的书,我自己一直比较喜欢心理书,但我从来没有做过心理通俗类的书。我觉得稿子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我觉得他稿子是比较有扎实,比较有料的,但他有很多新作者的一些问题。
这个同学,我还比较认可。我就相当于是半帮忙半合作的性质,就是我说可以做,然后我也争取给他,不是自费出书,而是版税收入的形式合作。
我想分享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个书为什么最后能顺利出版,并且它现在已经加印了两次,基本上达到了作者的出版目标。这个过程中,作者做了哪些方面?
书稿作者从最初交给我,到最后书稿定下来可以出版,中间修改文档有10版。等于说,作者给我第一稿,我通读过后会给出一些修改意见,作者又会修改。在他修改基础上,可能我又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或者我们在沟通讨论的时候,有一些新的想法会让他重新修改。这个书名原来不叫《反内耗》,后面我给他定的书名叫《反内耗》。因为书名调整了过后,内容又要做相关调整,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假如作者没有足够的出书想法,他是很难熬下去的。
但我这个同学特别愿意配合,他也很相信我,我提出了一些建议,他会积极的回应,也会积极的配合修改。另外这本书,因为他是新作者,他在专业领域也不算有多大的影响力,所以这本书在找合作出版方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些小波折的。因为我前面说过出版其实对于出版方来说它是一次风险投资,这还是版税收入形式,等于说这个书籍首印,出版方最起码也要投资十几万。
基本上找到第三家合作出版方才愿意出版。所以在找合作出版方的过程中,时间是有花费的。所以这个书基本上从封面出来(封面出来,一般的作者可能就会认为这个书已经差不多要出了吧)到真正到出版可能又过了大半年。作者可能会问我,这本书什么时候出,但他还是愿意等待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他的充分的信任。
最后这本书虽然在时间上会有一点延误,但是它最后还是顺利出版,并且它出版后的上市表现基本上达到了作者的预期,并且甚至超过了他的预期。
因为这本书的顺利出版,书的作者的第二部文稿,因为我自己对做这类书并不是那么擅长,所以我让他直接找的合作出版方,然后也顺利的达成合作了,现在应该是在书稿的一个写作和编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