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养育百宝箱

原创 : 张阳    2020年11月30日
在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教育的部分,最明显的一个新增的因素就是家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校共育,一定是接下来五年,我们在所有学校,都会看到的一个明显的变化
各位得到大学的同学们大家好!谢谢我同班同学余律师的推荐、以及群主的盛情邀请,其实我来分享,是感觉非常矛盾的。既觉得我不应该来分享,又觉得我应该来分享。这是为什么呢?
之所以觉得自己不应该来,是因为我自己的十多年的教学,经历过中国各种不同的学校,我的工作重点一直是在学生成长和教师成长。你看我之前除了教学,一直担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这个角色说白了,就是“孩子王”,很少直接跟家长打交道。而且我个单身狗,未婚未育,感觉做家长工作的时候,心里都虚啊。
而且我事先问了咱们的群主,咱们群里的孩子以低龄段居多,和我的最擅长的年段不太一样。我虽然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教过,在马云的云谷学校,就是负责12年社会课程与活动的打通;但是,最后我选择留守在最麻烦的青春期,也就是初高中教育了。关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有个说法叫做“铁脚、铜头、豆腐腰”,就是说幼儿园小学好搞,高中应试压力明显,也不难搞,最难搞的就是初中,就是“中二少年”。
想到这里,我都不敢来分享了。要知道当年在得到大学,我分享的话题都不是家庭教育,而是告诉我的同学们,站在家长的视角,如何判断一所学校是好学校。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也可以直接点击链接:

当然,如果只是觉得不该来,我肯定就直接拒了群主了。为啥又觉得自己应该来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教育的部分,最明显的一个新增的因素就是家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校共育,一定是接下来五年,我们在所有学校,都会看到的一个明显的变化。你可以理解成,写进规划建议了,就意味着国家队要出手了。
我把国内能找到的所有和家庭教育相关的资源,全部梳理了一遍,不得不感叹:家长们太难了。换我自己做家长,也未必能做得好。
目前国内家长能够接触到的家庭教育课程内容,有三个坑,希望我们的得到大学的同学们能擦亮眼睛:
1、“无事不登三宝殿”,铺天盖地的都是问题,跟挂急诊似的,就没有个保健医生,能帮助家长预防问题。这就像是扁鹊和他哥哥的故事一样,扁鹊他哥哥哥”治病的时机,会选在病情发作之前,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时候,他直接去除病因,就不会有后续的病发出来了。额,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目前面向家长的课程内容,也是想当扁鹊的多,想当扁鹊他哥哥的少。如果完全交给市场来解决这个问题,扁鹊他哥哥就彻底失业了。

2、“烫手山芋击鼓传花”,目前国内缺少很好的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的一贯制学校的设计,往往遇到问题就像是拿着“烫手山芋”,倾向于玩“击鼓传花”,反正不要砸在我这个学段就好了,于是问题越传越大。如果只从目前的学段划分来解决家校合作的问题,让各个学段的学校自己干,那么最后的问题都累积到了中学,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家庭,都相当于给正在飞的飞机,换发动机,风险非常高,容易出现极端事件。

3、“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目前国内已有的成体系的家庭教育资源,往往是国外引进的,这里我就不举例子,相信大家在参加各种工作坊的时候,拿到的书,看到作者的名字就能一目了然。这些内容,在回应中国家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是不够的,特别是中国的隔代养育的习惯、而且由于中国的高速发展,代际在观念上的差异会更大,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遇到了二孩时代,完全傻眼。有些时候,土方法和洋方法的融合不够,也会成为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引爆点。
看到了这三个坑,以后每次拿到一个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的时候,都不妨问问自己:它是扁鹊,还是扁鹊他哥哥?它有没有提醒我这个问题的最后期限?它有没有考虑中国家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我们做MTC素养成绩单,就是去填这里所说的坑的,特别是第1个坑和第2个坑。因为在我们做MTC素养成绩单的过程中,是必须遵循人的发展的共同规律的。这是啥意思呢?为啥素养里,会藏着人的发展规律呢?

素养这个词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素质,你可能会想,以前说素质教育,现在说素养教育,它会不会是换汤不换药呢?最开始我和你也有一样的顾虑,直到我找到了素养这个词的来龙去脉。

素养,其实来源于教育以外的领域,比如人才选拔。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我们得到大学的课程里关于美国“海豹突击队”的例子。

海豹突击队怎么选拔队员?我们都多少听说过,需要完成一个残酷的魔鬼训练,然后选拔出最优秀的士兵。那魔鬼训练到底要筛选出什么样的人?是体能最好的么?是枪法最好的么?其实都不是。虽然选拔任务中也有体能测试,但是他们重点筛选出的不是体能素质好的,而是筛选出最有意志力的人。

通常我们都觉得,成为海豹突击队队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力,但事实正好相反,只有意志力强的人,才能成为海豹突击队的队员。因为意志力又很难被训练,所以体能测试,还有其他各种魔鬼训练,都是为了人为制造极端的环境,淘汰意志力弱的人。
这个例子,最核心的就是,它们不筛选类似于体能、枪法在内的,可以短期内训练出来的能力,而是关注像意志力这样“素养”,就是短期内无法被训练出来的东西。

当年的“素质”教育,只是“列举”了需要培养的不同素质,比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而“素养”教育呢,是在这些能力之间,找到了合理的排序,然后在教育体系中,对应到不同的年龄阶段,确定不同的培养重点。

这样素养教育方法,其实少年得到的泉灵语文课就在用。在得到三周年的分享上,泉灵老师就说:“有些事情我们开始得太早了,但有些事情我们开始得太晚了。”比如,开始太早的事情,以往我们会让一二年级的孩子归纳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孩子痛苦,大人也痛苦,因为这个能力没那么早发育,而且到了三四年级,这个能力自然而然就有了;但是有些事情是我们忽视了,比如我们初三才开始让学生写议论文,但是,推理能力作为批判性思维的一部分,在5岁左右就开始有了。

说到这儿,你应该明白了,素养教育是对于素质教育的超越,它对各种素养能力,是有合理的排序的。所以呢,这里也就有一个小窍门了,如果有人打着“素养”的旗号,向你兜售一个“能力”,而你看到的,它只是列举了各种能力,没有做排序,你就可以判断:它不是真正的素养,还只是素质。
目前在全球的素养教育中,其实使用的是同一个「素养金字塔」,它背后也有共通的百宝箱,我今天就是想把这个金字塔和百宝箱介绍给大家,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素养,就是排了序的素质。这张图所呈现出来的,是可塑而且可测的素养,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

这张图是全球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共同经验,也是全球素养教育学校的一线实践的共同原则。它已经使用并迭代了接近20年。如果你想做深入研究,可以直接点击网址http://www.turnaroundusa.org/what-we-do/tools/building-blocks/。当我们在说个体成长规律的时候,就是要求环境按照顺序提供正确的输入,也正像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而且这张图,也纠正了我们一些的偏见。比如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一字之差,是两种完全不同层级的能力,抗压能力是低阶能力,抗挫能力是高阶能力。

这就能够解释当下许多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抱怨:怎么一点打击都扛不住啊。其实这里需要的是抗挫能力而不是抗压能力。抗挫能力需要底层的情感链接,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依恋。孩子受了打击很难复原,很可能是孩子周围的人,拒绝接受不完美的他/她。
素养教育的价值,就是让我们看到在每个孩子身上,教育的轻重缓急到底是什么。我们都期待孩子能够往更高的素养层级发展,在此之前,也需要一起看看底下的基础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

看到这个金字塔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关于高层级的书,其实还挺多的,好奇心啊、自驱力啊,外国翻译过来的书数不胜数,低层级的反而比较少。为什么会这样呢?越靠低层的内容,和一个社会的文化的关系越密切。越靠高层的内容,需要超越社会文化的思考越多。
这里我一定要给大家划的一个重点,是左下角的「依恋」。它简直就被刚才我们说的3个坑,死死卡住的一个东西。一,不吸引家长眼球,是个扁鹊哥哥擅长的问题;二,学段老师不重视,专家翻译都翻译得奇奇怪怪(你可以打开得到APP电子书《准备》这本书的第八章:十六个学习模块,其实就是这个金字塔,人家就翻译成了「信赖」);三,东亚文化和欧美文化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大区别,工具不太能够通用。

听过得到APP上武志红老师和陈海贤老师的课的同学,对「依恋」应该不陌生。 我非常推荐日本作者冈田尊司的一本书《依恋障碍》(这本书得到APP电子书里面没有,需要去其他网站购买)。依恋(Attachment)被视为人的第二基因,依恋会给孩子造成长达一生的影响,为了孩子以后能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拥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职场关系、朋友关系,父母应及早重视孩子的依恋问题。依恋是所有未来能力发展的基石,也是家庭需要给到孩子的最重要的支撑。亚洲文化中修复依恋障碍的特殊之处(书中直接提供了自评自测表格),我们可以透过这本日本作者的书感受到。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家庭一定要带给孩子的,就是这个「依恋」。在「依恋」问题上,解铃还需系铃人,不然学校真的很难帮助到孩子。

也希望通过素养金字塔的这个图,让我们一起看到,还有一个如此重要的小角落。
我在这里把金字塔的每一层做个大致解释:
第一层:健康发展
自我管理:孩子能不能给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
压力管理:通俗地说就是压力来了,不崩溃。
依恋:这个刚才我们说得比较多,它的心理学定义是一种跨越时空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联系在一起的深刻而持久的情感纽带。

第二层:入学准备
自我意识:准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及其对行为的影响的能力。 这包括准确地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拥有自信和乐观的感觉。
社会意识/交往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能够理解行为的社会和道德规范。与不同的个人和群体建立和维持健康的关系的能力。 这包括清晰地沟通、积极倾听、合作、抵制不当的社会压力、建设性地谈判冲突以及在需要时寻求和提供帮助。
执行能力:核心执行能力包括认知灵活性、抑制(比如自我管理)和工作记忆。 更复杂的执行能力包括解决问题、推理和计划。

第三层:如何看待自我和学校
成长思维:这个可能我们听得比较多,就是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是随着自己的努力而成长的。
自我效能:孩子认为自己可以成功地做成某件事情。
归属感:孩子认为自己班级不可缺少的一员。
学校认同:孩子认为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科目是有趣的并且有用的。

第四层:坚韧不拔
复原性:这是指孩子在面对逆境的时候,能迎难而上。
主动性:这是指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是不是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还是觉得在为父母学习。孩子的个人决策和自主行为。对自己负责。
学术韧性:孩子能够超越短期的关注,看到更长远或更高层次的目标,并且能够经受住挑战和挫折,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些目标努力。

第五层:独立性和可持续性
自我驱动:这是个家长们都很喜欢的素养啦,通俗来说就是“响鼓不用重锤”。孩子可以主动计划、实施和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结果的过程,无论是否有他人的帮助。
好奇心:渴望参与和了解世界,对各种各样的东西感兴趣,喜欢对一个复杂的东西或问题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公民身份:认为自己属于某个或多个社区,并愿意对这个群体尽责。这个背后藏着的是作出承诺的意愿,就像万维钢去年精英日课收官之作《第二座山》说的那个意思。
当有了这个素养金字塔,各路专家们就可以开始合作了,于是也就有了我们所说的百宝箱。刚才提到的那本书《准备》虽然翻译有瑕疵,但是它确实是一本好书,还入选了比尔·盖茨2019年的推荐书单。

而且更厉害的是,它在比尔·盖茨的加持下,开始做网站了,直接为家长提供对应的内容的支持。也请你直接点击它的网站,https://preparedparents.org/。这也是我们探月学院日常开展家长工作的百宝箱。如果你需要某个工具,直接取用就可以了。如果它特别靠下,请一定考虑社会文化环境的问题,如果特别靠上,反而可以全球通用。
你也许会奇怪,咦,为什么这个百宝箱不是按照年龄来分的呢?因为在素养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发展并不是完全按照年龄来进行过的。比如,如果TA卡在了「依恋」,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困扰着TA,哪怕TA已经成年。

而且我需要特别给这个百宝箱网站点赞的就是,它不仅是个工具百宝箱哦。工具就像是知识,知道,但是做不到的情况比比皆是。就好像是生病吃药,随着网络信息的传播,好药不难找,但是谁能让人坚持吃药,谁才能成为真正的好医生。所以这个网站,还设计了专门的「吃药」机制。就是它的unboxed项目,一个月的集中练习,陪伴家长,在它的主页就能看到,非常适合4-9年级的家长。就像脱不花的沟通训练营一样,道理不难,难的是能够陪你一起练习。

我也拜托各位最后帮我完成一个投票,请你从素养金字塔的低处往高处【划重点:顺序千万不要弄错】看一遍,把你最想要的3个工具投票选出来。
那也许你会问,除了训练营,可不可以自己先练习起来呢?

当然可以,这里我就要拿出我压箱底的宝贝了,就是一本被中文译名耽误了的书。《人生观培养:父母最长情的告白》,得到APP的电子书里就有。为什么说耽误了呢?因为这本书的英文直译叫做《迈向目的之路》。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长都想要一个有自驱力、有目标感的孩子,素养教育也是这样想的。斯坦福的教授威廉·戴蒙,从家长的视角给出了建议:“所有的父母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一定程度的智慧,毫无疑问,子女可以从中获益,关键问题是父母在引导孩子走向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目标时,用的是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一定不要控制欲太强,或过于武断。很多研究表明,孩子对于父母的说教或者是命令通常是听不进去的,特别是在寻找真实的目标感方面,是极具个人化色彩的。孩子必须有一种感觉,在探寻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是自己做出来的选择,父母是不能代替他们选择的。”

同时,戴蒙教授也梳理了有自驱力、有目标感孩子,需要经历的12个成长步骤,各位家长可以把这12个步骤当成一份清单,其中有很多的步骤,都需要家庭的支持。

1、和直系亲属之外的人进行有启发性的沟通。
2、观察有目的感的人是如何工作的。
3、第一次启示性时刻:世界上有一些重要的东西是可以被修正或者改进的。
4、第二次启示性时刻:我可以为此做出一些贡献,让世界有所改变。
5、对目的的认同,同时初步尝试去完成一些事情。
6、获得家人的支持。
7、以独创性和具有影响力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所追求目的的付出。
8、获取追求目的所需要的技能。
9、不断从实践中获取真知。
10、乐观和自信不断提升。
11、对目标的长期承诺。
12、把在目标追寻中所获得的技能和人格优势迁移到人生其他领域。

你看,第1条,要和直系亲属之外的人进行有启发性的沟通。咱们这个家长群就是最好的资源,你孩子对某个领域有兴趣,如果咱们群里正好有这个方面的专家,你就把这个朋友介绍给你的孩子,让你的朋友,也成为你孩子的朋友。请记住,不是热闹的聚会,而是小范围的谈话。我们要为孩子创造这样的场景。
最后,我想请你一起来完成一个思想实验:

你作为父母,有一个孩子,在初三毕业以后,孩子没有进入高中,而是选择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孩子用三年的时间陆续完成了北京大学的本科自学考试。而且在第三年的时候,顺利考入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后来,研究生顺利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顺利落户北京。请问,在这样的成长路径中,作为家长,你对孩子还有什么其他的期待?请把你的期待用四句话写下来。可以爸爸妈妈一起商量以后,再写下答案。

第一句:我还有……的期待。
第二句:这个期待是重要的,因为……。
第三句:到目前为止,为了实现这个期待,我已经做了的努力是……。
第四句:为了实现这个期待,我现在希望获得的帮助是……。

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思想试验,而是我的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在探月学院的同事群群。关于学习,关于教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只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它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当然,它也是我们在理解教育的时候,最大的障碍。而孩子,很可能就是来让我们看到那条全新的路的人。

零零散散说了很多,我试着小小地总结一下:

1、扁鹊重要,扁鹊哥哥更重要。如果你的孩子还小,请一定多多关注「扁鹊哥哥」的视角,使用「素养金字塔」进行思考。
2、目标重要,匹配方法更重要。如果你看到的育儿方法有土有洋,无所适从,请在素养金字塔的底端,多用土方法,请在素养金字塔的顶端,多用洋方法。
3、工具重要,互动场景更重要,用unboxed的方法自己坚持一个月,夫妻一起聊聊我们的思想实验,给孩子介绍咱们群里的得到大学同学,让孩子有机会和直系亲属之外的人进行有启发性的沟通等等,这些都是场景。

共同期待,孩子为我们打开一个真正的未来。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啦!期待看到大家的投票,非常感谢!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
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655 投诉
张阳 张阳
社会科学部负责人 
 
探月学院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