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原创 : 陈锐宁    2021年1月13日
家长都是爱学习的,他们的孩子好像就不那么爱学习,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怎么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并能长期坚持下去呢?
各位得到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话题——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每次我和大家见面的时候,我发现相比于讲的话题,大家总是对其他的一些话题感兴趣。最常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毕业了吗?第二个问题是,你多大了?第三个问题就是你皮肤为什么这么好。

皮肤好这个问题,今天的时间不足,没法讲了。但是第一个问题可以给大家讲一讲,我到底毕没毕业,为了证明我确实毕业了,我这边放了一张图片,而且我毕业时间还挺早。
我2010年毕业,但其实没毕业,我们就进入到教育行业了,在新东方做老师。而在12年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移动互联网对很多行业的冲击和改变。另一方面,我发现其实线下的传统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真正解决中国广大地区的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因为资源根本过不去。但是互联网确实是能改变这件事,所以我就义无反顾的进入了在线教育的创业。

很明显,这一次创业失败了,不失败我可能也不会站在这,我16年就把这事干砸了,故事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我写在了得到大学第二周的作业之中。创业虽然失败了,但我还是挺相信在线教育这件事情的,我也一直坚持到现在都在教育行业。

我其实特别想改变或者说想调整一下我们中国广大地区的教育不公平的现状,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都不关心这些事,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我们就聊聊关于孩子的事。
第一个,请问,各位有孩子,而且孩子在学龄段,也就是在读小学、中学的,请举个手。我们发现还不少,咱们差不多有20多个同学的孩子都是在学龄段的。特别好。

第二个问题,可能有点扎心了,请问在学龄段的孩子,他们爱学习吗?如果爱学习请继续举起你的右手。我发现这好像没有几个,刚才20多个家长只有两三个表示自己的孩子特别热爱学习。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最重要的——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是不是爱学习的?有没有孩子都可以举,举起你的右手。
其实我们发现一个挺有趣的事,我们各位都是爱学习的,他们的孩子好像就不那么爱学习,这是为啥?这孩子难道不是我们亲生的,遗传的别人的基因吗?肯定不是,孩子都是亲生的,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热爱学习?
我们说一个人爱不爱学习,大家都有一种观点,甚至有人经常把他跟爱因斯坦的头像放在在一起,好像是爱因斯坦说的一样,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家觉得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各位同学可以伸出你的左手,我们挥一下——“左手一挥”这句话是不对的,兴趣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这个问题我也曾怀疑过,我觉得我当年就挺爱学习的,所以我当了辅导机构的老师之后,我每年都会问学生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热爱学习吗?全班同学几乎都跟我摇头说我不热爱。我发现不对,我当年班里这些孩子都挺热爱学习的,你们怎么这么不热爱呢?所以,我就想起了一句话,果然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

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学生真的是一届不如一届,每一届都不爱学习。我就开始反思,这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叫幸存者偏差?因为爱学习的学生都不用上辅导班?之后,我就换个群换个人群观察一下,我就观察一下我们作业帮这个机构,也就是在线教育公司的所有数学老师,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一共有100多个数学老师。我就想问他们,你们到底喜不喜欢数学?你们是不是热爱数学?因为他们每个人在课堂上都说我热爱数学,我猜这个问也白问。我就换了个方法,去观察,观察什么呢?就看他们每天中午休息的时候干什么,一个人到底有多热爱,他的兴趣点在哪,你只要看他休息的时候干什么就知道了。

我就发现这些数学老师有的玩游戏,有的刷抖音,有的瞎聊天,有的下楼散步,就是没人做数学题。

但是直到有一天我发现里面还真有一个数学老师,他是例外,别人都出去了,就他自己中午在那做数学题,这个老师太厉害了,过去问了这个老师,你为什么中午天天做数学题?他说工作太紧张了,天天干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事,我需要做数学题放松一下。我就发现这个人真的是热爱数学的,那其他的数学老师为什么要做这行呢?为什么还要选择数学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呢?
其实大家不妨想一想,你当年上学的时候,你觉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科?你喜欢的那些科是不是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叫做你考试的成绩好,大家发现其实背后驱动力热爱学习的不是兴趣,而是成绩。但我说成绩肯定也不是本质,而是成绩会影响你的成就感。
我们说很多学生他的学习好是怎么导致的?比如说老师长的帅,某个知识点突然想明白了等等,这就导致它获得了一些成就感,而成就感在他考试成绩好的时候更加明显,而他发现自己成绩还可以的时候,他就会有一个更高的自信。这个更高的自信会驱动他在科目上多投入时间和精力,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一旦多投入时间精力的成绩自然就会提高,这个时候正向循环,就形成了。

而相反那些成绩不是那么好的学生,他会发现他在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成就感,都是挫败感,而且挫败感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他自信很低,他自信越低就越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这个时候它会形成了这样一个负向循环。

如果大家发现这个成绩或者说我们学习的动力背后,并不是兴趣,而是成就感。大家是不是也能想到,其实很多事情背后,都有这样一个类似循环。不仅仅是学习,无论我们对事业、对感情、对家庭、对亲情,对于很多事情的投入或者说不投入,其实背后都有一个类似的循环。
我们拉回来,对于学生来说,大家想一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有可能有成就感,大家又可以把你的左手伸出来,再挥一下,肯定也不对。因为弄错了因果,弄反了因果,我们说不是因为成绩好才能有成就感,而是说他的成就感驱动了他的投入,才能导致了成绩好。
那么我们今天就要给大家讲讲这件事,就是我们如何让学生有学习动机和意愿来完成,所以第一个方法就是创造成就。
我们说成就感,是不是我只要学习了成就感就会来,很明显不是,因为你忽略了它的前后两个重要的步骤。

第一个步骤我们得先设定一个目标,对自己有一个预期,无论这个目标是明的还是暗的,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当你能够达成目标的时候,你才能会有这样一种成就感。

但是问题是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设定一个显性目标,或者没有那么明显的设定目标,那么,成就感就不会很强烈。作为家长作为父母,我们很自然而然想到一种方法,能够让你这个东西变得更强一些,我们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叫做奖励,大家经常会说,你成绩考了多少分,我就给你什么东西,带你怎么出去玩。

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用奖励来驱动我们达成目标,这是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其实,我们设想的很好,通过奖励来帮助你达成目标,但是孩子在做的时候,慢慢他就把目标这件事忽略了,他觉得我的学习、我的行为就直接对着应该得到奖励。

而我们从教育的教学角度来讲,奖励和成就这两件事,它分别对应着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而外在激励它有什么问题,他无法持久,他阈值会越来越高,每个人的想要的东西会越来越多。换句话说你会发现外在激励,长期来看它的效果,甚至不一定是正面的,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成就感?我建议大家不要去给他的奖励,而是要给一些纪念。
为什么是纪念呢?纪念和奖励,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些问题,我们来逐个讲讲。
我们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特别棒,成绩考得特别好,学习做得非常到位。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他一些奖励。
给他什么?比如说,我们发给他一沓钱,我们家孩子这次考试特别好,给他一沓人民币;另外一种,我们家孩子特别好,给了他好多小红花,我表扬他的过程。

大家觉得哪个是奖励哪个是纪念呢?其实特别简单。左边给钱的大家感觉出来这属于外在激励,它属于奖励。而右边那些虽然也是一个外在的奖励,看似很便宜,但它属于内在的纪念。

它的差别在哪?差别在于你的钱,你的这些外在的物质能不能直接勾引起或者说引发孩子对于这件事情的回忆和印象,因为只有在他心目中呈现了越来越深刻的印象,才有可能提高他真正的自信。
当你给了很多物质的时候,他就跳过了这部分印象,因为物质并不能直接跟他当时能做好这件事情产生一些对应。这位同学说的很对,关键在于能不能强化自己的印象,而如果你给了他很多的奖励,大概率只能激发出孩子的欲望。
我怎么识别这个事到底是个欲望还是一个好的印象,我觉得特别简单,以咱们得到大学各位同学的判断力,只要做一个事就可以了。你觉得,自己愿意把这事发在朋友圈吗?当你愿意发朋友圈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纪念。

类似的方法,其实大家也用过。比如说,公司只有300块钱的预算,我们到底是直接把这个钱分给大家,出去吃一顿,还是给他做一个奖章评一个奖项?很明显你评一个奖项、发一个小的纪念杯,对当事人来说,他的印象、纪念性会更强。
所以说,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我希望大家能够帮孩子证明,孩子已经达到过的成就,能够引发他的回忆和自信。
在面对未来,孩子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学习难度越来越难的情况下,我给大家第二条操作手段,叫做及时反馈、做进度条。就像我们开机时,有等待时间一样。很多人会觉得很烦躁。这并不是因为他等不了,而是因为他看不到过程进度,不知道还要等多久,而学习就是类似的一件事。

孩子做会了一道题或者学到了一个知识点,什么时候才能见效,理论上来说,可能得等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之后,在那时的考试当中才会有反馈,看他的成绩有没有变化。而这个反馈来说对于孩子,特别是我们信息时代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缓慢了。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帮助他补充这种及时的反馈和激励。通过这样一种补充,最终帮助他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强化他的自信。

大家觉得这事听上去挺对的,但是我具体怎么给他弄进度条,这事多麻烦啊。我原来也觉得挺麻烦,但是我相信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商业。最近我去了某宝之后,发现一个特别神奇的东西叫“宝宝变乖神器”。大家可以去搜一搜,这个东西也不贵,您可以试试看是不是好用。
下一个点,我们说引发孩子的成就,但是你说我这孩子实在不争气,一到学校考试就现原形,这个事儿我们就得提出我们最关键的第二步骤了,叫做正确归因,什么叫做正确归因?
讲这个的原因特别简单,我觉得成功不一定会来,但失败一定会来。举个例子,有个孩子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了,给了以下的几个原因,我们假设这些都是真实的,大家不用怀疑,那么问问大家,哪个或哪些属于正确的原因。
第1个,我考试的时候钢笔没水了,到处借,特别影响我心情,所以没考好。
第2个,考试的时候拉肚子,卷子写一半,剩下一半没写完,所以我考的不好。
第3个,考试时倒数第一拉肚子,没来,结果我成倒数第一了。
第4个,考试题目太难,难题我都不怎么会,结果我就没考好。
第5个,我实在不喜欢学数学,我觉得我学不好。

大家觉得哪个或哪些属于正确的归因?来,觉得A选项是对的,请举起你的右手。没有是吧?所以B选项是对的,请举手。觉得C选项是对的,请举手。D选项,好像也不太多。 E选项,好像大家都比较钟情于这个。现在,请大家伸出你的左手,我们再挥一下,以上都不对。
我们去找本质原因的时候,一般可以从这样两个维度去做。

第一个我们从横向看,它到底是一个内部因素,还是一个外部因素;第二从纵向来看,它到底是一个可控的还是一个不可控的。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A选项,钢笔没水了,这属于什么?很明显它属于我们外部的,但是是一个可控的因素。类似的比如说,考试迟到了、准备没做好等。

我们接下来看,第二是我拉肚子,我突发一些疾病,这个是属于内部的,但是好像它不太那么容易控制,类似的事还有一些身体条件因素,比如说长得不够高我还要打篮球,这个事可能就不太好控制。

第三个,倒数第一名拉肚子,考试很难,这些都属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而我没有写出的一类,比如说学习方法不好,这属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当我把它分成4个象限之后,我给大家逐一讲讲,我们怎样去应对。
第一个外部的可控因素,比如钢笔没水这种事儿,大家想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很明显这些因素会存在,但是我们应该主动应对,去消除它的影响,不要让它成为影响我们考试成绩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大家能教给孩子,这些事是可以提前预判到的。你能想到钢笔会没水,你就会准备两支。你能想到路上会堵车会迟到,你就要提前出门。这个事是可以解决的,不难,而且应该可以提前解决掉。
第二个右下角,我们说外部的不可控因素,比如说考试难这个事儿,这些属于客观条件,而且它会长期存在。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客观条件它是人人都会遇见的,相对来说是公平且公正的。比如说即使是倒数第一拉肚子这种事儿,你发现不光你后退了一名,所有人都后退了一名,因为全班考试总人数少了一个人。

针对这样的事怎么办?我们应该针对制定有效的策略去积极应对,因为它对于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比如说你觉得考试太难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针对纠结于每一道题的答对或者答错,而应该去把能拿的分数全部拿到。
第三个,针对内部的不可控因素,其实我想提醒大家,关于这个事儿,类似E选项,大家想一想,这个因素是不是真的不可控?孩子说我不爱学数学,大家听完今天的分享,是不是能够左手一挥,告诉他你不是不爱学数学,只不过是因为你们数学成绩不好,导致你没有成就感。

所以这件事很多我们看上去可能是不可控的因素,它其实也是可控的。但是如果真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说,刚才举的身高不高我还想去打篮球,这怎么办?这个没办法,只能接纳了,大家只能接纳自己身体的独特性而做出一些选择。不是每一件事都是你能做的,也不是每一件事都是你不能做的。如果有些事情确实条件不足,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最后一类,也是选项当中没有出现的叫做内部可控因素,我们说这件事它既然是内部的,而且是可控的,这意味着我们真正能够控制能够改变。这才是我们应该做出的归因。而针对这个原因大家应该很熟悉方法。我们分析原因,分析差别,去制定一些对应的计划,最终推动有效执行,我们通过定期反馈的方法把它能够落实到位。
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四象限的图,从内部外部可控不可控的角度来区分。对于右上角的外部可控因素,我们应该提前解决;针对左下角的内部不可控因素,我们要接纳每个人之间的差异,如果那真的是内部不可控的话;如果是外部的不可控因素,这些考试难度的我们可以积极的去应对;而我们针对左上角内部可控因素,这是我们可以去改变的,而我们讲的正确规律应该属于哪一类呢?是不是很明显?我们应该多把原因往左上角可以改变的角度去做。
总结一下,今天讲了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在孩子没有很好的成绩之前,我们就应该通过创造成就的方法让他体验到成功的感受。

第二个方法,我们一旦面对失败,大家应该是往内部可控的角度去做归因,能够让孩子有掌控感。
今天我们分享了什么?如何让孩子愿意学习?是也不是,其实我真正想让大家去理解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够形成内在动机,因为我们发现只有内在动机才是持久的、良性的、积极的,才是能够驱动我们长期往前走的。
当我们在面对人生重大重要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你说“我会”,说“我能,我行,我做”都不如我们说三个字,就像我们在很多重要时刻最重要的场合会面对的情况一样,人家会说三个字叫做“我愿意”。
而我今天希望大家能够具有一种能力,是不光你愿意,而且能让别人觉得我愿意。
咱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大家如果还有时间,不妨再次举起你的左手,咱们这次不用挥了,大家可以打开手机扫码,后续沟通联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谢谢大家。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
作者更多文章>>
文章来源:陈锐宁
阅读:337 投诉
陈锐宁 陈锐宁
 
 
十二年k12教育行业从业者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