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原创 : 王昕    2020年6月03日
解决和孩子有效沟通其实还是一个完善家长自我修养的过程,其中好好说话有多重要,完全颠覆你的想法……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分享的题目叫《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在我准备这个分享的时候,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对我讲了一个真事,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在学校被校园霸凌欺负了整整一年,她的家长居然都不知道,小女孩回家从没对家长说起过。

这个事情让我很震惊也很痛心,做为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跟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确实又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我儿子今年十六岁, 三年前,我与儿子的沟通是这样的:
“儿子,这次怎么又只考了六十来分啊?”
“因为我笨。”
“不是给你请了一对一吗?怎么没进步呢?”
“因为我笨。”
“唉,你这孩子能不能好好说话呀。”
“不能”

聊天聊成这样,基本也就聊死了。
三年过去了,那现在呢,我们的聊天风格是这样的:

“儿子,这次考试,你对自己的发挥还满意吧?”
“不满意,数学没考好,平时做题都会,不应该考这点分。”
“可你英语进步很大呀”
“比别人差多了,单词关就是过不了,还得玩命背。”

三年时间,我们的聊天风格可谓是天壤之别,这里,除了成长本身带来的变化之外,还有就是我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方式。所以,今天,把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其中涉及到的观点,也不是我的独创,大部分来自于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我只是一个践行者,个人觉得确实有效,所以,分享给大家,给大家多一个参考。

我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同事的抱怨,孩子不听话、问啥也不说、脾气还挺大,问多了就嫌烦。或者是:以前挺听话一孩子,现在怎么无法沟通了呢。主意挺大,大人说啥都听不进去,等等。

沟通问题,是伴随孩子成长,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可能遇到的,下面,分享给大家四个心得。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们做父母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的礼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从零岁到6岁,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孩子成长的喜悦中,宝宝真棒,都能自己吃饭了,宝宝真厉害,都会背唐诗。

但这种喜悦,在孩子上小学以后,却越来越少,一旦开始辅导作业,就从母慈子孝变成了鸡飞狗跳。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明明知道不可能是全才呀。

身体皮实的孩子可能上课坐不住;学习努力的孩子可能动手能力差;爱表达的孩子可能自制力不足。可我们总希望他变成“智商高、情商高、财商高”的理想化人才,哪里差补哪里,过多地注意到孩子的不足之处,却忽略了孩子的长处,过多地强调了孩子的缺点,却忽视了他的优点。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孩子生病时的那个情境,我记得每次孩子去医院的时候,我都会暗暗祈祷,只要孩子健康,别无所求,成绩不好也没关系,只要他快乐健康。

所以,每当我看到孩子成绩或被老师告状时,我就在心里提醒自己:别发脾气,想想孩子在医院的情境。

当我们能够愉快地接纳孩子真实一面的时候,才可以做到不带着负面情绪去跟孩子说话。

“这么简单的题,怎么就不会呢,你怎么这么笨呢?”这样的表达我现在再也不会用了。

前些天儿子抱怨说一个单词,别人五分钟记住,他却要用半小时。我说,没关系,你语言天份可能是弱了一些,但只要不放弃,多背几遍,总是能记住的。

而且只我们能够愉快地接纳孩子真实一面的时候,孩子才愿意将他在学校里受的委屈、做得不好的事情说给家长听。

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学校受了欺负,回家跟家长说了以后,家长的反应是这样的:“你怎么那么笨呢,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啊,真是弱爆了,一点不象我。”下一次,再有这样的事情,孩子很可能就选择自己承受,也不会再说给家长听了。

我们需要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父母的爱,是没有条件的。

什么叫有条件?

你这次考了第一名,妈妈爱你
你拿了钢琴比赛一等奖,妈妈爱你
你怎么没及格啊,你再这样,妈妈不爱你了

你看,这就是爱的条件。甚至有些家长把爱变成了对孩子的一种要挟,把爱变成了枷锁。

孩子在小的时候唯恐失去父母的爱,只好拼尽全力成为父母眼里的好孩子,但孩子的心理状态可能会越来越扭曲,在他成人以后,具备了独立能力,对父母不再依赖的时候,可能会像飞出鸟笼的小鸟一样一去不回头。

有一阵子,朋友圈里有过一篇热贴,大概内容是一个北大才子12年不曾回家过年,6年前拉黑了父母所有联系方式。

一个朋友截了个屏给我,是一个孩子对这个贴子的评论,评论内容是这样的:“父母自己一事无成才会对孩子做出过分的事,自己活得不好也不想让孩子活得自由,孩子不反才怪。”

评论原文非常犀利,我只是截取了一小部分内容。

我就问我这个朋友,这个孩子发表这样的评论,是不是跟家长的关系出了问题?我朋友说是的,家长把孩子送出了国,花了不少钱,孩子却可能可能毕不了业,连文凭都拿不到。孩子也不想回国,见面就是吵架。

所以,我们需要传递给孩子的是,不是你考了好成绩,父母才爱你,也不是你有了好前程,父母才爱你。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人生是你自己的人生,你不是为父母而学习,也不是为父母上好学校。父母爱你是没有条件的。

每次我说到这个观点,就有朋友打断我说,这个你不用讲,我在家里跟孩子就是好朋友,很平等的关系。

我就问他:假如有一天,孩子在家做家务把碗洗了,你会怎么说?
他回答说:我会夸他啊,宝贝真棒,碗洗得真干净。
我说,这不是平等关系,你用的是表扬,但无论批评还是表扬,都不是平等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用批评方式教育大的孩子,性格很可能会懦弱,而且批评不可能改变一个人。我前段时间去学潜水,老师动不动就批评人,弄得我一旦做错了就会很紧张,越紧张越出错,越出错就越挨批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得到系的同学应该都不会用批评的方式教育孩子,用表扬的方式呢,表扬这种方式有什么弊端呢,那就是孩子得不到表扬的事情就很有可能不去做。也就是说,他做不做这件事,取决于父母对这事怎么看。

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那父母应该怎么做?
很简单:对孩子说谢谢

当孩子做对的时候,向他表示感谢,孩子立刻就能知道这件事做对了,并且获得价值感。

比如,还是刚才那个场景,孩子做家务洗碗了,不用表扬,换个方式,真诚地说一句:“宝宝,谢谢你把碗洗干净。”

我儿子之前被老师贴标签说是:没有责任感,没有集体荣誉感。现在呢,他是班上的生活委员,尽职尽责,区别就在于,原来是用批评的方式沟通,现在只是对他做对的事情,真诚的说一句谢谢。

很久以前有一个本书,叫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家长就是孩子们的守望者,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不横加干涉,只是在关键时刻给予制止和帮助。

要让孩子知道,学习也好,成长也好,那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不是为了家长而学习,他要对自己未来负责。

很多时候,家长怕孩子走弯路,怕孩子掉进坑里,总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横加阻拦,我有时候会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家长当时说过很多有道理的话,但我一概都没听,直到自己撞了墙、摔了跤的时候老意识到,父母说的话是对的啊。

所以,现在我想把经验传授给孩子的时候,他会听吗?多半不会。我们都是自己从失败中学会了人生道理,同样道理,孩子们该摔的跤、该撞的南墙,一个都不会少。作为家长,做好守护工作就好了。

但假如孩子就是不爱学呢,我们难道就不威逼利诱吗?

我儿子小学初中都是混下来的,威逼利诱的方式我都试过,考好了奖励球鞋;武力威胁;请一对一家教补课。但真的是效果不明显,他依旧不好好学习。

初三中考前,儿子忽然问我:“妈你咋不焦虑呢?别人家长都急得睡不着觉。”我说:“学习和人生都是你自己的事,你都不着急,我为啥要着急呢?”

这一点上,我也是受我父母影响很大,我是在一个国营大厂的子弟校读初中,那时候迷上了三毛的小说,我爸就用他的借书证,把厂子里图书馆的所有三毛小说都借回来给我看,而那一年,我是初三。现在我能做斜杠作家,受益于我父母的教育方式。

说回到自己的孩子,作为家长,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和持之以恒的引导。
怎么能做到耐心等待呢?

第一,坚信以我们的DNA,孩子综合质量不会差;
第二,不信所谓起跑线那一套,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第三,挣够自己的养老钱,不把养孩子当投资。

那怎么引导呢?以身作则。

我每晚坚持看书,儿子写作业,我就在他旁边看书。开车接送时,再把学到的有趣知识说给他听,当然经常他是一脸不屑。

突然有一天,孩子对股票有了兴趣,于是,我让他用压岁钱选股买股,很快,他就开始琢磨炒股这事背后的逻辑,紧接着,他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现在已经把薛老师的课听完了,又自学了经济学原理。

你看,我等了十六年,他终于开始爱学习了,他忽然意识到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现在,孩子高一,是全班有名的单词男孩,因为食堂排队吃饭时还拿本单词书。

如果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的人呢,那还应该在少年时期多给孩子一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让孩子觉得,他可以为自己的事情做主。如果孩子还比较小,可以让他对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时,家长参与一些建议,但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比如,过生日邀请谁,在哪里过。只有孩子感觉到可以为自己的事情做主的时候,才能真正意识到人生是自己的人生。

孩子这一生的成长,都很象孩子学走路的过程,我们不能一直牵着孩子的手或者托着他的腰,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快走到危险地方时给予制止,在孩子不知所措时给予帮助。

我有些朋友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矫情啊,稍微哪里不对,就抑郁啊、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什么的,我们那会儿,家长都是拳打脚踢,我们不也健康成长了吗。

其实这一代孩子遇到的沟通问题,正来源于有问题的家长。我一个朋友,温文而雅的一个人,但只要孩子考不好就大发雷霆,后来通过心理咨询,才知道我这个朋友在小学时候因为成绩不好,在学校操场上被点名批评,那以后,就留下了心理创伤,她害怕孩子受到类似的伤害,所以会做出过度的反应。

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是孩子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家长的问题。
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

第一、愉快地接纳孩子真实的一面 调整好我们的心态;

第二、爱没有条件 爱是给予,不是要挟,不是交换;

第三、建立平等关系 用感谢代替批评和表扬;

第四、放手让孩子去做,家长做好守护者。

说到底呢,与孩子的沟通问题,最本质的解决方案是完善家长自身的修养,当家长自己能够通透地看待这个世界时,与孩子的沟通也就一定是顺畅的了。

感谢同学们的聆听,没有一种包打天下的武功,也没有一种全能的解决方案,今天做个抛砖引玉的事儿,大家有感兴趣的点,可以再展开来细说,也期待和大家做更多的育儿探讨。
更多得到大学校友分享,请登陆www.zhi-liao.com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诚邀各行业专家及优秀家长,通过音视频、线下活动沙龙、群互动等形式,助力中国家长一起成长。
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365 投诉
王昕 王昕
 
 
网络小说作家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