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遵循四时节气养孩子

原创 : 子和老师    2020年9月11日
作为父母而言,当有了孩子之后,真的是责任重大,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都开始和自己息息相关。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一体的,那什么是教育?与四时节气有什么联系呢?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子和,本名施宗男,来自三文书院,是咱们得到大学北京6期1班的同学。

我是一名从事国学教育的老师,非常开心、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在我从事孩子教育的15年中,教过的孩子过千,接触的家庭过千,今天将我对于孩子教育的一些思考和经验向各位做一个汇报。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教师节,我们先多说几句。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台湾地区,从1952年起台湾当局就确定9月28日为孔子诞辰日,也将这一天定为教师节。1997年之前,香港的教师节定于每年的9月28日,回归后改为了9月10日。

其实这两个时间都是非常有历史渊源的。首先孔子被2000多年的后世中国奉为“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他是中华大地上最早推广平民教育的先驱之一,提倡有教无类,以他的诞辰日作为教师节,当然非常合适。
但有一点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在中华历史上第一位被称为“师”的人却不是孔子,而是岐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留下了宝贵的经典《黄帝内经》,在内经中我们的初祖称岐伯为“天师”,并与岐伯通过对话的形式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世子孙留下了一整套非常完备的生命指导体系,泽被万代。

关于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也是非常有寓意的,因为9月是新学年的开始,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是非常契合中华传统的。而且这个时间临近白露节气。按照《易经》的大时空排序,此时正是“蒙卦”时空,蒙卦上卦为山下卦为水,是一个非常吉祥、非常有意境的卦象,它代表着新生、代表着智慧的开启。

《礼记·王制》说,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所以白露节也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品格、觉察自己的德性。夏天炎热,往往任性而为,而白露一到则要收敛行教化一事。此时便是孩童要入学的时间,这并非巧合,而是中华先祖有意为之。教师节在这个时间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今天的中国已经有1732万名专任教师,再加上广义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那可就更多了。而且我认为每一个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手心里有宝的人都是教育者,甚至说每一个成年人都是教育者,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构建着这个世界,而我们的孩子就身在其中。每次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其实每个人最初的老师都是父母。我的母亲很早以前是一位高中语文老师,她在怀孕的时候也都是在课堂上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我的教育情怀是来自胎教的。我还记得在我出生之后我母亲开始给我写成长日记,她在扉页上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苗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作为父母而言,当有了孩子之后真的是责任重大,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都开始和自己息息相关。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一体的,那什么是教育?我们三文书院有一句话:“想要学习真正的中华文化一定要从认识真正的中华文字开始。”中华文化不同于其他文明体系的文字,它不是字母的组合,它的象形也好、会意也好、形声也好,都是我们的祖先对于世界的观察和认知,里面有一套非常完备的哲学体系。所以我们的三文教学法中教孩子都是从识字开始,当然不是简单认识一下现在的简体字,而是从甲骨文到繁体字的识字系统。这是一套给小孩子树立自然科学认知和哲学价值观的方法。

而且中华文化非常之美好、之精致,尤其我们的古汉语体系,非常之严谨,和当代汉语不同,它是一字一意。也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意思,不需要组词。就说我们所说的“教育”,教是教,育是育。教的最初的样子是,左上边一个爻,下面一个子,右边一个攴,标识的意思是一个孩子要了解宇宙天地自然的规律、了解生命的大道,而旁边有一个人在急迫地敲打他。后来教的左上部分变成了老,也就有了子承老的传承之意,右边也变成了攵,意思也变成了“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上施下效就是教,也是父母、老师的所言所行,孩子有样学样,这就是“教”。
那么“育”呢?育的本意就是母亲在生孩子,那孩子生出来以后呢?叫“养子使作善也”。养子作善就是“育”。不过在这,“善”的意思不是善恶,善者吉也,吉者美也。也就是要让孩子做美好的事、做吉祥的事,而最美好的事就是展现生命本身的美好。所以,所谓的教育,就是父母老师先做出榜样,展现自己生命的美好,然后孩子有样学样,也去展现属于自己的生命的美好。这就是最好的教育的样子。

但是很多时候,有一件事却常常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在教育之前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养育”。养在教之前,不养无以教。所以,有了孩子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不是教育他,而是正确的养育。就如同一棵小树苗,刚刚种下去的时候是不需要剪枝的,应该先给它充足的阳光雨露空气,要先精心养育它。这也就说到我们今天的分享主题——《遵循四时节气养孩子》。在我教孩子的15年中,我还花了十年的时间系统深入地研修了中华国医学,了解了生命的成长规律和养育规律,对我了解生命教育大有益处。
什么是“养”呢?“养”字上面是美,下面是食,也是美食者为养。顾名思义,所谓“养”就是用正确的食物、遵循自然的规律把孩子养育成人。先把孩子养好了,养健康了,再对他进行教育。这才是生命成长的规律。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养育”的重要。尤其近些年,中国孩子整体的健康水平非常让人堪忧,我们去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见到非常健康的孩子是少数,有的孩子肾气不实,专注力不够、多动,有的脾胃虚寒,鼻梁上暴着青筋,要么便秘、要么经常拉肚子,还有的动不动就感冒发烧,起扁桃腺,还有的小小年纪就有鼻炎,这在国医学体系中是肺寒造成的……而这些都是养育不当所造成的。
而其实对于养育的体系,我们中华先祖其实给我们留下了一套非常完备的体系,那就是按照自然规律、生命规律、成长规律、四时节气来进行真正的科学养育。
首先我们还是先说一下“四时节气”的定义。因为中国的地理位置的关系,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尤其是中华故地在中原地带,四季分明,这就产生了我们独有的自然认知体系和生命科学认知系统。古人把一年称为“一岁”,一岁又分为“四时”,也就是四季,每个季节有三个月,一个月又分为一节一气,之间相隔15天,这15天又被分为三候,五天为一候,这就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体系,也是中华历法中的太阳历法。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古老的黄帝历法是世界上唯一一套阴阳合历的双历法,其精准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所谓“四时”也就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而对于时间和生命成长而言,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一生更是有四季。一年的四季划分非常明确,由四立节气明确划定,也就是立春、历下、立秋和立冬。而四季之气是不同的,这个气就指的是这个季节的特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就是春天是生气、夏天的长气、秋天是收气、冬天是藏气,也就是春天的温、夏天的热、秋天的凉、冬天的寒,就是我们所说的“正气”。我们经常形容一个人“一身正气”就是在合适的时候有合适的生命展现,而这展现其实是从自然中而来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上面这段文字是《黄帝内经》的原文,它深刻揭示了四季的变化,以及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时间所遵循的生活规律。人的一生也分四季,1-20岁是春天,在“生”;21-40岁是夏天,在“长”;41-60岁是秋天,要“收”;60岁以后是冬天,要“藏”。这就是生命的大体规律,我们再对应到一年、一生的时间过程中去看,就能大体了解在什么时间应该怎样生活。
春天的时候,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天地之间“生”气充满,而孩子们正处于人生的春天,这时候作为父母要呵护孩子的生气。你看,我们的孩子7岁入学,入学之后我们叫他“学生”,为什么要叫学生呢?他来学什么呢?来学“生”。孩子要学的就是怎么生,怎么生长、怎么生存、怎么生活。北京十一学校总校的李希贵校长说,学校是什么地方,学校就是让孩子可以把将来要在社会上会有的经历、遇到的问题提前预演一遍的地方。这真的是一位洞悉了生命规律的教育家。

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的就是,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不要破坏他的“生”气。《内经》的原文说“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所有打骂、吓唬、训斥孩子的行为都是“杀”气,是不应该的,这对孩子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我想大家也都了解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巨大影响,有句话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一个孩子小时候的成长环境(主要是人的环境)和氛围是多么的重要,这会决定他一生的基础性格、认知模式和思维习惯。

关于春天的生活上的原则就是,可以适当地晚睡,但是要早早地起来。对于孩子而言,合适的睡觉时间是晚上十点前,早上五六点起床。中国人尤其注重青少年早起这件事,所有的家训文章中无一例外都强调了早起这件事,因为这真的很重要。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少年。”少年是一生的春天,早晨是一天的春天,也就是春天中的春天、生气中的生气,早起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有好处,可以有利于肺气的宣疏、肾气的坚实、还可以很好地养护心气,适时适量的早餐,尤其是一碗小米汤,更是可以大大的养护孩子的脾胃。而且,非常建议春天的时候让孩子早起后去庭院里走一走、跑一跑,特别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对于记忆力和专注力的提升也是大有好处的。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春天不要早早的给孩子减衣物,至少要等到惊蛰以后才可以开始逐渐减少,而且要从上往下减。春天的时候还要少吃水果。中国古人对于养生的科学理念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蔬菜水果的吃法,尽量坚持当地当季,少吃反季节的瓜果蔬菜。大家可以想一下,春天都有哪些水果正常成熟呢?答案是没有。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就是水果作为饮食体系中的一部分,水果是作为助力存在的,春天助生,夏天助长,秋天助收,冬天助藏。除了水果中的营养成分这个角度需要我们考量以外,我们也需要关注它对人体的作用和价值。什么季节成熟的水果它就具备什么样的助力功能,比如秋天成熟的苹果,它在古时候叫林檎,它是助收的,对人体有收敛气血的作用,所以不适合春天吃。所以,尽量吃应季的水果才是最好的。
到了夏天,长气和热气是正气,所以要让孩子多进行室外活动,尤其不要总待在空调屋里,要多出汗,这样冬天所受的寒气才可以很好地排出,有利于气血的良好运转和经络的通畅。夏天也可以适当晚睡,在晚上十点左右,还是要早早地起来。夏天是孩子长个儿长得最快的时候,如果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可就得不偿失了。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正值青春期的女生,在经期不要吃西瓜、葡萄等阴寒的水果,容易造成宫寒和痛经。
秋天是收敛的季节,这时候应当遵循的生活节奏是“早睡早起”,可以把睡觉的时间往前提到9点、9点半,坚持早起。古人认为秋季的早起时间应当以鸡鸣为准,其实是非常符合科学原则的。秋季早起有利于孩子的肺部发育,有利于肺气宣发,不爱感冒。另外,秋季的饮食要注意润燥,不要吃过于刺激和寒凉的食物。秋季天气渐凉,不要一下添加衣物,“春捂秋冻”,秋季适宜冻脑冻脚。添加衣物应当从下往上。
冬天要继续调整生活节奏,要“早睡晚起”,要等太阳升起再起床。冬天要“藏”,也就是要把注意保暖,不要大汗淋漓,否则会造成气血亏损,春天便会没了“生”的资本。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却也有弊端,就是让我们离自然的生活越来越远了。夏天有空调,过得像冬天;冬天的暖气又过热,像夏天。其实这种寒热颠倒的生活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我们的身体是又其自然的规律和属性的,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科学生活。另外冬天适合吃温热的食物,有助于孩子的脾胃发育。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真的不太多,孩子一上大学,我们除了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我们积累下来的社会资源,其他基本上就没什么用了,他们也不会再听我们的,我们的很多思想观念也过时了,所以我们真正起作用的时候就是孩子18岁以前。

而我们能做的事基本上只有四件:

一、用正确的方式养育他,让他有个健康的身体,这是所有的基础;

二、为他创造一个内部的(家庭)相对好的成长环境,不打杀他的“生”气,呵护他的成长;

三、为他寻找一个外部的(学校、社会提供)更好的平台成长环境,或是找到一些好老师,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教孩子这件事只靠我们自己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借助外力;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要做好自己,活出我们生命的美好来,为孩子做个表率,让他们有法可依、有道可循。以上就足够了。
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我们“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生命的常识、洞悉生命的规律,做个心明眼亮的明白人,这样自然就可以趋吉避凶。所以,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明白的家长,养育和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这几年我一直专注在教学体系研发、教材编撰和教学上,研发了(应该是)目前中国第一套成体系、按年龄、年级划分的国学课程体系,如果有感兴趣的同仁们可以一起交流经验,一起探索更好的教育路径。另外,如果您相信中医(国医),如果咱们的孩子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的,可以直接联系我,我可以为大家提供协助。不过最好还是没有,希望咱们的宝贝们都是健康的。

最后,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用。再次祝愿各位老师们节日快乐,祝愿同学们万事顺遂,祝愿宝贝们茁壮成长!谢谢!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
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331 投诉
子和老师 子和老师
监院 
 
三文书院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