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智慧
原创 : 子和 2021年6月04日
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何解?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子和。非常开心又能有机会来和大家分享关于教育的话题,今天分享的话题叫做《因材施教的智慧》。
我是一个从事孩子教育15年的教育者,在这15年的过程当中,让我非常有感触的就是“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法。在我整个的教育生涯当中,对我个人的启发和起点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今天非常想把这个话题跟大家来做一个分享和汇报。
提到因材施教这个话题,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集大成者,在中华教育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是开创性的一位老师——他就是孔子。
“因材施教”最初来源于《论语·先进第十一》中“闻斯行诸”的故事——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闻斯行诸”记载了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例子。子路和冉有同样问“闻斯行诸”,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子路,是孔子最早的弟子,只比孔子小九岁,性勇敢前,做事有些鲁莽,有时不免轻率,所以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时最好 向父兄请教后才去做。冉有,个性谦退,遇事往往畏缩,因此孔子要他在听到一件该做的事后立刻去做。孔子这样以一进一退来适性教育弟子,便能使他们避免过与不及的毛病。
每个人都有一张生命地图,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境遇下所站立的位置都不相同,好的教育者就是不仅能清楚自己的版图与位置,也能清晰洞察他人的版图与位置,且对世事规律有认知与把握。这是能做到“因材施教”的基础和前提。
孔子作为中华文化教育最早的普及者之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他在政治上的理想没能实现,但他在教育上的成功是巨大的,其实,孔子因材施教的事例何止此一?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记载于《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记载于《论语.为政》)对这两则,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孔子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子游奉养父母,但内心对父母的敬意不够;子夏这个学生很直义,总是看上去很严肃,和颜悦色的时候少,所以孔子根据他们两个不同的特点,给了他们不同的答案,同时也给了他们生命成长的指引方向。
你看孔子他不直接批评孩子,而是感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以让学生能接受的语气、态度、语言进行引导与规范。
接下来还有——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有意思的是,孔子在回答各人问仁时,不仅内容有所不同,而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年龄、接受和掌握程度注意语言的深浅、难易。比如对樊迟,他回答“爱人”,多么浅显,通俗易懂。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也是他因材施教的佐证。
其实我们都知道,关于“闻斯行诸”“问孝”“问仁”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这属于哲学范畴的问题,属于价值观认知的问题,属于对世界看法的问题。它不像数学题,一加一等于二,有着严谨标准、甚至唯一的答案。这些关于人生的思考和问题,是没有统一标尺的,这需要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能不能对一个学生、一个孩子有更高层次的生命认知的引领,这才是“因材施教”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在我们中华教育史上有非常多的教育大家有着无数的因材施教的案例,尤其是古代的书院、私塾这些教育机构的教学方式,简直就是因材施教的典范与合集。尤其是私塾,先生会给每个孩子设计一张属于他自己的“课程表”和“学习进度表”,每个孩子都是上小课,有一对一的教学和沟通,当然讨论课之类除外。因为,中华古人非常清楚地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同的,就像这世间的万物,各有各的美好,虫蛇鼠蚁,虎豹豺狼,鸟语花香,鳞潜羽翔……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本来的样子,真正好的教育就是让生命有能力展现自己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努力让苹果结出樱桃。
好的父母和从教者能够了解生命,把握规律,洞悉人性,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再合适的时机给予准确的引导,这是身为父母和从教者的责任,也是父母和从教者的水平。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彼此之间能够互相欣赏与认同,这正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理念和一直在做的事业。
就像我们三文书院每一次的冬夏令营,每天晚上作为助教团体的志工团都会开会到很晚,很多家长都在问:你们开会都说些什么?其实没有其它,就是不停地在探讨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讨论如何给予更好的引导,通过怎样的方式引导,第二天他有了怎样的变化,接下来再怎样让他进步……每一个都是如此,每一个都有单独的教学方案,所以我们每期班只能招收很少数量的孩子,就是要保证每个孩子都受到最大的关注。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人生版图,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都应该深刻地了解、并清楚地知道他(她)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应当往什么方向走,并且给予最大的尊重。性格外向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表达和沟通,缺乏稳定性和坚持力;内向的孩子善于钻研,有耐性,但比较沉默,不善交际。有的擅长写作,喜欢独处;有的热爱音乐,需要灵感和激情;有的喜欢数学,不断挑战高难度的习题;有的热衷绘画,通过色彩表达世界……但是那又怎样?正是因为如此,世界才丰富多彩,充满无尽的可能性。千篇一律带来的不只是枯燥乏味,还有死亡。好的老师和家长是有能力去成就,让孩子真实自由地做自己。
一、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或学习一些相关的课程,更好地认知自己、了解他人,尤其儿童发展心理学;
二、了解生命成长规律,时刻提醒自己“生命是一段过程,而过程的本质是时间”,任何结果只是一时的展现,不是终局,懂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生命;
三、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性,学会并善于借助外力助力孩子的成长,比如请一些“高人”多和孩子交流,他们会是强大的榜样力量;
四、清晰自己的教育目标,关注在“人”身上,而不是事情和一时的结果上。
其实,因材施教还不是最终的目标,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孩子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所要给予的引导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从教者不断努力。但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孔子老师”,有分辨人心的能力,可以洞悉万物,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情施教。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要跟大家进行分享和汇报的内容。感谢大家的聆听,也希望大家多多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我们彼此助益,都可以成为更好的父母和教育者,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谢谢大家。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
|
|
|
|
|
|
其他金额 |
子和老师 |
|
监院 |
|
三文书院 |
|
|
|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 |
|
点击微信右上角,将文章发送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
投诉类型: |
|
投诉描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