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玄奘的家庭和社会教育对其成长的影响

原创 : 陈超    2020年6月03日
为什么玄奘能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翻雪山、渡流沙、越草原,往返行走约1.5万公里,是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出了这么一个人?
大家好!

我是北京校区四期一班的陈超。

作为一位在教育、培训、游学领域打拼十几年的“老兵”和四岁女儿的父亲。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这个话题:玄奘的家庭和社会教育对其成长的影响。主要想聊一聊,玄奘在26岁,也就是踏上“取经”路之前的成长经历。
今天的听众都是得到校友中,为人父、为人母的同学,或是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同学,天然对“家庭、社会教育”话题感兴趣。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主要就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环境。

另外,玄奘也就是“唐三藏”法师,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物,无论是对佛教在中原的继续发展,亦或是通过对西域、天竺的考察,对后世大唐帝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关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唐中期以后,“西天取经”的故事在中国民间世代流传,产生了难以计数的传奇和话本,再加上五代、宋元时期民间戏曲艺人的演绎,到了明代,形成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高峰,也就是吴承恩所编著的《西游记》,在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明朝,形成了中国神话奇幻小说的开山之作。
我不是历史学者,更不是佛教信徒,对于佛学,只有非常浅薄的了解。但我任职的机构,是国内最大的亲子户外徒步活动的组织者,连续7年,组织亲子家庭前往戈壁、沙漠、草原和雨林徒步。其中的戈壁线路,就是从敦煌出发,向西108公里的“玄奘之路”,也是1391年前,玄奘法师西行最初的一段路程。我担任这系列项目的产品总监,研究玄奘法师的精神和故事,也是我的本职工作。

此外,本名陈祎的玄奘法师,也是我们颍川陈氏宗亲的先祖,虽然法师并无子嗣,但颍川陈氏宗亲繁衍至今,遍及全球近百个国家,做一点关于先祖的研究,也是我作为陈氏后人的责任。
1、只谈可证、可考的历史,研究玄奘而非“唐僧”,力求得出客观结论
2、不涉及佛教、佛学、《西游记》文学评论
3、聚焦于家庭和社会,对玄奘成长的影响(从幼儿到26岁之前)
此外,玄奘是陈祎出家后的法号,为了方便,后文我们主要用玄奘这个称呼。

好,我们开始。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只是小说中的文学创作。

真实的玄奘西行,所经历的路程,大概是这样的:公元627年,从长安出发,抵达兰州,再前往凉州(今甘肃武威),之后前往瓜州(敦煌)再经玉门关,越五烽,渡流沙,抵达新疆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后经新疆库车、耶木素尔岭、抵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和撒马尔罕城、翻越塔吉克斯坦东南部的帕米尔高原。

南下穿越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汗加兹、巴米扬等地、翻越阿富汗大雪山,抵达今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经过巴基斯坦斯瓦特,到达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历经4年,最终抵达今天印度比哈尔邦,巴达加欧市区北郊的那烂陀寺,师从那烂陀寺住持戒贤法师,学习《瑜伽师地论》等佛教经典五年。

后又游学天竺五年,并参加“无遮大会”为大乘佛法彰显大义。公元642年启程回国,经原路返回,历时三年,于645年抵达长安,时年44岁。往返行程约1.5万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巴黎走一个往返,后从事佛经翻译事业,直到664年,63岁时圆寂。

让我们剔除文学和传说的元素,问一句:是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出了这么一个人?

这绝不是一个年轻人的浪漫旅行!

虽然我们不能穿越时空回到1391年前,给玄奘做一个体检,但可以肯定的是,能够在7世纪进行如此超长距离的徒步旅行,以一个河南人的水土饮食习惯,徒步七八千公里,历经30多个国家,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地区生活十几年,保持身体健康。并原路返回,有这种体能素质、文化知识、外语能力、国际理解力、学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个人肯定不是一个书生,而是一个特种兵。可以胜任当今世界上,任何军事强国最高水平特种部队或军事院校少将以上军衔,作训主官的岗位。

去年八月,在协助我们组萧磊同学,进行“特种兵思维模型”打磨的过程中,罗老师就为我们提出了冷冻情绪、善用资源、超越极限的特种兵心法沉淀。我在与萧磊同学的交流中,了解到天鹰突击队的体能、意志力、野外生存等训练内容后,隐约感觉到,玄奘这人,很可能也经历过类似的训练。

当然,历史研究不能仅依靠逻辑推演。通过我对相关史料的汇总和归纳,对玄奘的成长之路,提出如下的观点,可能有很多不足之处,甚至错误,特此与大家分享:
比例李白,虽然出生在中亚,但其生命跨度都在唐朝,接受唐朝的文化教育,生活在唐朝的政治版图和社会经济之中,李白是一个“唐朝人”。开元年间,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做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唐朝与各国的商贸、文化、人员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这一切,都与玄奘没有太多关系。玄奘出生在隋文帝仁寿二年,也就是公元602年,他11岁出家,是隋炀帝的大业九年(613年)。而5年后的618年,唐朝才建立。可以说,玄奘作为俗家子弟,没有在唐朝生活过一天。西行前,玄奘作为僧人在唐朝生活了10年,从天竺归国以后,在唐朝生活了19年,直至圆寂。因此,在玄奘63年的生命中,在唐朝生活了29年,还不到一半。
陈祎出家是在隋朝。对于出家为僧,隋朝政府有着严格的规定,大业9年,整个隋朝的“度僧”(也就是官方认证的出家人名额)只有14人。而且必须达到20岁,且需要经过层层推荐和考核,因为僧人可以免除债务、徭役、赋税、兵役。因为中国古代王朝,对“人丁税”的财政依赖是非常强的,直到清朝雍正时期,才有“摊丁入亩”,改收土地税。

因此,假如人口大量出家,成为僧人,是会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的。陈祎是凭借从小对佛学的刻苦学习和超凡领悟,获得了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的特别推荐,参与考试,成绩优异,才以11岁的年龄,被破格录取的。

唐朝自高祖李渊取代隋朝之后,就以老子的后代自居,因为老子姓李。这实际上就是为自身寻找正统性的历史溯源。而且处于统治需要,唐朝是以道教为国家正统的意识形态的,因为老子是道教供奉的祖师。虽然董仲舒在西汉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儒家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指导思想,还要到唐朝开国四个世纪后的北宋。

因此,直到玄奘西行,因为唐朝崇尚道教,玄奘的佛学才华是很难施展的。而且,玄奘西行取经这件事,本来就是“非法出境”。直到644年,玄奘从天竺归来,抵达长安之前,还停下来,试探朝廷口风,观望自己是否会被治罪。等了将近半年,得到了唐太宗的肯定,才回到长安。而且,唐朝政府对于玄奘的大力支持,就发生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但只有公元645年至649年这4年,649年太宗去世,高宗即位,对玄奘的支持和态度都逐渐冷淡。因此,纵观玄奘一生,得到唐朝政府的表彰与大力支持的时间,只有4年。当然,这4年很重要,太宗为玄奘设立译场,着手翻译从天竺带回的经文。后来的高宗,虽然冷淡,但也未过多干涉或破坏玄奘的工作和事业。这是我们应当客观看待的。
玄奘本名陈祎,是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而颍川陈氏,也就是以颍川郡(今河南许昌)为兴起之地的名门望族。就是以这位汉末名士陈寔起家成为望族的,世代传袭,名重魏晋,在南北朝时达到鼎盛,后一直连绵不断,直到今天。

可以说,玄奘的家族,是正统的颍川陈氏贵族。其家族祖先,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名臣辈出,十分显赫。虽然,玄奘出生在隋朝,南北朝已经结束,但隋朝是短命王朝,很多在隋朝生活的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而我个人家族的家谱,也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可以考证是属于颍川陈氏的后代,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玄奘所在家族,在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地位和影响。

北方鲜卑族的北魏,和南方的宋齐梁陈,成为那个时代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历史潮流。也就是说,玄奘的文化基因,不是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下由儒家学说培养而成的,是具有一种类似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文化基因的。是跟前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一脉想成的。
玄奘的家庭虽然属于颍川陈氏,名门望族。但是到了玄奘的父亲——陈慧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陈慧虽曾任江陵县令,在今天的湖北荆州一代做父母官,但是由于不满官场腐败,和隋炀帝横征暴敛、穷兵黩武而遭受排挤,辞官归隐,回到洛阳郊外的老家。那时陈祎大约5岁。父亲陈慧回到家乡后,没有再谋别的职业,在村里开了学馆,教孩子们读书。

所以,玄奘的幼年,只有一个老师,就是自己的父亲,除了基本的读书写字以外,还会学习一些儒家、道家、法家的著作,可以说是兼收并蓄,有较高的包容度。这样的教育大约持续了4到5年,在玄奘10岁左右的时候,父亲陈慧就去世了。而此前两年,玄奘的母亲也已经去世。

玄奘在学馆跟父亲学习读书写字的同时,还时常去他家附近的灵岩寺,最初是跟父母去烧香、求签,但从五岁开始,玄奘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禀赋,也就是对于佛学的兴趣,从五岁开始一直到11岁出家前,玄奘几乎每天都会去灵岩寺,相当于上午在学馆上学,下午再去灵岩寺上课外班。

这样相当于经过了现代人小学6年的学习,而且就两门科目:国学和佛学。灵岩寺的主持寂空长老非常喜欢玄奘,经常教玄奘学习佛法,相当于找了一位名师,进行VIP一对一教学,加上玄奘天资聪颖,对佛法有很强的领悟力,因此到了11岁,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小居士了。可以说,在玄奘成长过程中,凡是见过他的高僧,和朝廷信仰佛教的大臣,无不称其为“释们千里驹”,未来必成“佛门巨擎”,这都是他们在接触了十几岁的玄奘,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初中生后,得出的结论。

由于玄奘父母在他10岁时,已经先后去世。家里四个儿子,一个女儿。玄奘的大哥、三哥已经成家,姐姐也嫁人,二哥早已出家为僧。所以,一个10岁的孩子,父母去世,哥哥姐姐成家,玄奘去投靠谁家都不太合适。因此,最现实的出路,就是由二哥长捷带他去洛阳城里,争取出家为僧,这样也算有个着落。而且,当时僧人的待遇高、福利好,吃穿不愁。只是名额太少,但玄奘是一个佛学领域的超级学霸,他二哥也是一位优秀的僧人,能用专业的眼光,看出10岁的玄奘,所掌握的佛学知识,已经超过了很多出家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僧人。二哥长捷原本的打算是,让玄奘作为一个小居士,在自己出家的洛阳净土寺挂靠一下,干一些扫地、帮厨的活。同时继续学习佛法,到20岁时,争取考取国家认证的僧人名额,正式出家。但是没想到,玄奘不愧是千古佛学大师,11岁就考上了朝廷的度僧名额,相当于6年级的孩子,在小升初时,直接被中科院的硕士班录取,让二哥兴奋、欣慰不已,告慰父母在天之灵,四弟也算有了一辈子稳定的依靠。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玄奘这么优秀,假如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一定会成为一代名臣。的确,隋唐时代,是中国千年科举制度的开端,玄奘从理论上确实有这个可能。而且,玄奘跟房玄龄、魏征等大唐名臣,也确实是同时代的人。

但是,当我们深入到历史的细节中,对于玄奘的家庭,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首先,那个时代科举才刚刚诞生,各方面的制度、实施都不成熟,每年科举取士的人员也非常少。包括整个唐代,因为印刷术尚未发明,整个社会的基础教育还非常薄弱。民间百姓,只有日子过的好一点的,才能把孩子送到玄奘父亲陈慧所开的学馆,学学基本的读书写字,这已经是不错的了。从先秦到两汉,再到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都是没有科举考试的。

当时,整个社会的上升通道,还是在关陇贵族集团手中,也就是靠门第出身。科举制度,真正成为民间百姓实现阶层跃升、改换门庭的通道,还要到400年后的宋朝。所以,从小学佛的玄奘,出家的成功率,比科举考取功名的成功率,要高的多。

好的,通过上述5点,我从社会、文化、家庭三个角度,为大家分享了玄奘26岁之前的成长之路,和培养出玄奘这位优秀的佛学青年才俊的社会土壤。可能有很多观点和结论,还值得商榷,或者有偏颇之处,还请各位校友海涵。
据可靠的历史记录,玄奘在西行前,从公元619年到624年,也就是从18岁到23岁,用了五年时间,游历了我们今天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北,遍访名山大川,向著名的高僧学习,行程近四千公里的游学实践。而且那个时候,是隋末唐初,社会尚不稳定,普通人去外地,都要官府开具过所,也就是通行证。僧人更被要求留在原地,不许去外地。在这样的情况下,玄奘仍旧有办法游历大半个中国,可见其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且玄奘也是那时的“自媒体达人”每到一地,开坛升座,讲经说法,接受信众的供养,因此玄奘是不缺钱的人。

在他24岁时,认识了从天竺而来的高僧波颇,而这位高僧就曾经在那烂陀寺追随戒贤法师修习,他交给了玄奘印度的梵文。介绍了天竺的基本情况。而且,当时玄奘已经去了长安,在长安结识了很多西域商人,这些商人都是玄奘的信徒,玄奘向他们学习了西域各国的语言和文化。

至此,玄奘已经做好了西行的体能和心理的准备。但当时去天竺的另外三条路,也就是从广州出海,过马六甲海峡,经斯里兰卡前往印度;以及通过四川、云南、缅甸前往印度;和从四川进藏,从尼泊尔进入印度。这三条路,在当时都已经有人知道,但玄奘为什么没有玄奘,而选了西域线,也就是从新疆到中亚,从中亚到阿富汗,再经巴基斯坦到印度,这条最长的路?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先聊到这。

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期待今后还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

谢谢
更多得到大学校友分享,请登陆www.zhi-liao.com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诚邀各行业专家及优秀家长,通过音视频、线下活动沙龙、群互动等形式,助力中国家长一起成长。
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335 投诉
陈超 陈超
产品总监 
 
北京新思维教育集团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