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家长知道做不到怎么办?

原创 : 平哲    2020年6月03日
学习了很多育儿理论,听了很多育儿经验,为什么别人有效果,到了自己就没有效果了呢?或者就是知道却做不到呢?
得到家长圈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很开心能够收到群主的邀请,在六一儿童节前期能为我们得到大学家长圈的同学们送上一期分享。

我是得到大学5期7班的平哲。一名2个男孩的妈妈,一名儿童社会情感技能教育的推广者。那在经过了昨晚,咱们校友会精品的分享大餐后,今晚我呢算是给大家带来一点餐后甜点,餐后也为大家准备点小礼物。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当然如果能有一丝启发就更好了。
言归正传,从我入学得到大学起,当同学们得知我是做儿童社会与情绪技能培训的,都会问我学习了很多育儿理论,听了很多育儿经验,怎么感觉都是别人家的呢?一到自己身上就是知道做不到,做到没有效,有效不长效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一下聊聊家长知道做不到怎么办!
问题1:我学习了很多特别棒的育儿方法和知识,但当孩子不学习、沉迷游戏时,我还是很愤怒!忍不住要和孩子发脾气,冲突过后又会很后悔,为什么学习了这么多还是做的不够好呢?

问题2:我用了学到的方式和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孩子根本不听我的这一套,还是不停的闹情绪。我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教我的这些帮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都不奏效了呢?

问题3:老师说要温柔而坚定的和孩子表达,但是我发现这样表达收到的效果甚微,只有严厉地表达愤怒才能更见效,但这又不是我所希望的。

......
以上类似的事情,在你身上或在你身边是不是也时常发生呢?其实不光是您,我们很多参加过童心沃SEL家长工作坊的家长,和很多学习过其它育儿理论和方法的家长也有着相同的困惑。

不难看出,家长们的困惑基本都是因为想通过学习来改变目前不满意的现状,但改变却很难做到,改变后的结果也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继而带来了挫败、懊恼、疑惑等不好的体验和感受,进而开始质疑是方法不对呢?还是自己不行呢?

其实,改变的过程是一个让新行为成为新习惯的过程,所以,改变是一个动态的、漫长的过程。从我们的大脑意识层面接收信息到认可信息,到记住,到身体力行的实践应用都是需要时间和不断内化的,不可能像买来一件衣服,不满意直接扔掉再换一件那么简单。
对自身情绪的了解和接纳度不够,着急改变反而附加了新的焦虑。

在我们童心沃以往的微课或家长工作坊中,我们都讲过掌中大脑原理。我看之前也有相应的同学分享过,在这里我就不在过多的讲述。

大家知道我们的大脑可以简单的分为主管记忆感受、触发情绪、发出警报、指挥身体做出应激行为的情绪脑;主管呼吸、心跳、肢体和肌肉的运动的行为脑和负责理智分析、做出判断、控制冲动、想到办法的理智脑。

而理智脑,尤其是其中负责管控情绪的前额叶皮层要到25岁才能发育成熟。通常,三脑之间是由理智脑带领情绪脑和行为脑一起协同工作,但当有外界事件刺激到我们时,作为报警器的情绪脑就会在存储情绪事件和感受的边缘系统里对比以往感受,一旦对比成功就会发出警报,警报会同时向下通路的行为脑和上通路的理智脑发送。但如果情绪过分激烈,通往理智脑的上通路就会被阻碍甚至暂时阻断,就好比我们的大脑盖子被顶开,无法继续再带领情绪脑和行为脑协同工作,这个时候大脑也就暂时失去了理智脑的管控,就会由情绪脑指挥行为脑做出一些应激反应。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说明情绪脑和理智脑的关系,他将大象比喻我们人类的情绪脑,而骑象人就好比我们人类的理智脑。骑象人在大象背上手握缰绳好像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和大象相比,骑象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如果遇到矛盾,通常骑象人是拗不过大象的。这就是说,当家长的情绪被孩子激发起来时,理智脑进入不在线的状态,即使平时发一百个毒誓要改变,也是无济于事的。

例如问题一中,“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这是理智脑的工作,但当“看到孩子不学习、沉迷游戏”这个刺激事件发生时,刺激了我们家长的情绪脑产生了愤怒的情绪,大脑盖子被打开,理智脑对情绪脑的控制力减弱,就好比骑象人和大象产生了冲突,大象的力量压过了骑象人的力量,于是,情绪脑主导我们的行为脑做出了失控行为,也就是对孩子发了火。当大象稳定下来时,骑象人重新控制了大象,又会和以往的认知作对比,产生了对发火的后果的恐惧、厌恶,继而演变成后悔。这个过程告诉我们,家长越想改变,挫败感就会越强,骑象人越批评大象,让它改变,大象越焦虑和生气,行为也越失控。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要知道,即使学习了我们社会与情绪技能课也并不代表着就此不再发脾气,不再产生所谓的负面情绪了,而是可以通过学习、不断的练习,去加大我们对自身情绪的觉察能力和控制能力,就好比刚刚说到的骑象人要想让大象听他的话,势必要先了解大象的脾气秉性,喜好是什么,厌恶的是什么,和大象建立良好的人象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好大象,让大象跟随骑象人的想法行动。

在这里有两个关键了,那就是:了解大象的喜好和和大象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要觉察我们的情绪并接纳我们的情绪,重点是觉察和接纳。而不是上来就想直接控制大象或者不喜欢大象,干脆想把大象变成老虎、狮子等别的动物。那样只会让骑象人和大象的关系越来越糟,因为不接纳就会有冲突,有矛盾,只有接纳了才能有有效管理大象的可能,才能有控制我们情绪的可能。后悔就是不接纳自己情绪和自己较劲的一种表现。在童心沃SEL的家长课中,我们看似教给家长更多的方法,事实上是首先要帮助家长觉察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如何照顾好自己的大象。

教育不能按照书本和专家的方法照搬,以孩子的需要为需要才是真的教育。

在问题二中,我非常欣喜的看到了家长在努力改变中实践着所学,用学到的社会与情绪技能课程中的方法按照所学的步骤,试图跟孩子解决问题,但结果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其实,这并不是说方法不对,而是用的时机不对。

就如开始说过的,改变是让新行为成为新习惯的过程。那在这个应用的过程中,势必要克服一些旧习惯,建立新习惯。新习惯的建立不能简简单单按照所学的方法和步骤照搬,而是要先时刻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尽可能的去理解共情孩子,将视角从我们自己的身上转换到孩子身上,去了解孩子那时那刻的感受是什么?孩子哭的是什么?孩子需要的又是什么?我们的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不是一个物品或是事件,可以简单的用方法去解决。

很多专家会给到我们育儿的理论、方法,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能更好地看懂孩子,理解孩子的,而不是让我们照搬硬套的,我们老祖宗不也说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吗!所以,运用所学的方式方法的前提是要先了解孩子,读懂我们孩子的行为表象和背后的需求。

把问题当作麻烦的同时,问题中可利用的资源就被忽视了。

在问题三中,孩子很显然已经适应了家长严厉的表达。如果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家长用严厉的方式表达有效,为什么一定要改变呢?这说明,很多家长认为严厉的表达是个问题,是错误的。但我个人认为,如何表达不是问题,表达之后如何利用这次冲突,让孩子从中获得成长才更重要。有很多家长在冲孩子发过脾气后,就把这个事情看作是自己的错误,总想改变,下次不再这样。但事实上,当你把关注点放在改变问题时,就已经错过了利用这次问题,让自己和孩子获得成长的机会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想想看,难道亲子之间真的从来不生气,不发生冲突就是好事吗?如果真是这样,我想大概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孩子可能不是我们自己亲生的,还有一种就是这种“没有冲突”是装出来的,是假的。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有好的发展,我们也需要通过家长的情绪告诉孩子们,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这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的最直接的方法。而且,家长的情绪也会让孩子学会洞察他人情绪,学习恰当与人相处的方式。从这个角度看,家长和孩子发脾气也是正常不过的。但由于发脾气的过程中,双方都有可能处于理智脑不在线的状态,等冲突过后,双方也可能都不会进行有效的反思,这样冲突就仅仅是个冲突,而没有被利用。

如果家长在冲突后不是陷入自责和懊恼,而是和孩子重新审视与思考刚才发脾气的过程,孩子就会在这次冲突中有所学习。所以,如果家长把问题当成麻烦,一心想的是如何消灭它,那问题会一直麻烦着我们;如果我们把每次遇到问题都当成可以利用的资源,那么我们会从每次问题中学习到更多,在面对更多的问题时,我们也会更加从容。
好,我们总结一下为什么改变很难,为什么改变的结果达不到我们预期呢?

简单来说是三个原因:

1、对自身情绪的了解和接纳度不够,着急改变反而附加了新的焦虑;

2、对孩子的情绪共情和引导方法欠缺,教育不能按照书本和专家的方法照搬,以孩子的需要为需要才是真的教育;

3、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把问题当作麻烦的同时,问题中可利用的资源就被忽视了。

原因找到了,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在这里我给大家几点解决问题的小建议。
学习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自身已有的体验,将无意识的行为提炼成有意识的行为。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练习觉察下自身的情绪状态和想法是什么,通过常常练习,加强自己和自己情绪的链接。

因此可以多问问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感受是什么?是平静的?还是高兴的?是无聊的?还是好奇的?是自信满满的?还是不自信的?……然后问问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自己此时此刻的想法又是什么?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们才能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情绪,慢慢缩短察觉情绪的时间,从而为调节我们的情绪创造富裕的时间,继而可以增加接纳情绪的能力。也只有当我们加强了自身情绪的了解和接纳时,在与孩子发生冲突和问题时,才不会第一时间自责、后悔和责怪,而是可以最快速度的回到理智状态,找到解决方案。

有了第一步的基础,我们处理问题第二步要尝试理解和共情孩子的情绪。

怎么做呢?具体可以分3个步骤来练习共情。

第一步,观察孩子的表情和动作;

第二步,想象一下如果是自己,这样的表情和动作会是什么一种情绪呢?

最后一步,用我们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表达给孩子,并确认是否是孩子当下的情绪。

这个练习不一定要在有冲突的时候才来使用,平时孩子高兴、难过、生气…的时候都是我们练习的好机会,你可以在观察到孩子完成某一个小成就而开怀大笑的时候,体会一下自己开心的情绪,然后开怀的和孩子表达“宝贝,你完成了一项任务,我看到你笑的很开心,妈妈也感觉到你很开心!”。也可以在孩子遇到难过的事情时观察下孩子的表情和动作,体会下自己的情绪,然后用难过的表情和孩子表达“宝贝,被弄坏了心爱的玩具,我看到你的表情都快哭了,我感觉你很难过是吗?”。

平时多多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亲子关系,还可以在真的有冲突产生时,我们在觉察接纳自己情绪的同时才有可能做到理解共情孩子当时的情绪,明白孩子情绪背后真的需求是什么,从而知道问题背后的真实问题是什么。

事情发生后,在家长自身情绪平稳后,家长们可以在大脑里思考一下整件事情的过程,觉察下事情发生时,那时那刻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当时会那么想?是这次事件本身带来的感受还是引发了之前的什么不好的感受?当时的行为都有什么?是否妥当?下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有什么改进的方法可以下次尝试呢?

要知道每个人都会产生情绪,情绪没有好坏,控制不住也是常情,所以要接纳自己那时那刻的状态就是那时那刻自己最好的反应。接纳过后,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去思考,这样会让我们不受理智脑控制的时间慢慢变短,理智脑回归所需的时间加快,千万不要此时又陷入到自责的情绪当中,要多思考有哪些可以改进的方法,不一定有效,但下一次时可以试一试。 做不到先知先觉,当知当觉,通过练习做到后知后觉也是不错的。
当孩子情绪稳定时,可以和孩子分享讨论家长自己的反思,那时的情绪是什么,想法是什么,引导孩子思考觉察当时他们自身的情绪是什么?帮他们给情绪命名,将无意识的情绪体验意识化。

然后,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当时想到了什么?描述孩子的行为,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无害行为有哪些,讨论本次事件中那些行为是好的可以继续使用,那些行为是不好的不要继续使用,除了这次用到的行为想想还有什么别的行为方法可以用吗?下次可以尝试哪些方法让家长和孩子双方都会感受好一些。

以上这些问题不仅仅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刺激理智脑发育,将无意识的行为意识化,还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大家不妨可以在生活中试一试。但切忌不要对孩子评价、指责、贴标签,更多要将行为和感受一同表达给孩子听。当孩子收获理解时,自然而然也会放下防备,与家长一起寻找解决事情的方法。
如果您期待更加详细的学习社会与情绪技能,并能够运用在自身和孩子身上,欢迎大家来参加童心沃SEL线上父母素养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我们会和您具体的学习如何觉察和接纳、如何共情,如何建立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看待孩子的问题。有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添加我ppt最后的课程顾问二维码咨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以问题1为例练习一下具体如何操作吧。

当我们看到孩子玩游戏沉迷游戏时;当我们和孩子发脾气时;当我们冲突过后后悔时,我们不妨都可以觉察一下我们当时的情绪是什么?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我们生气的原因究竟是孩子玩游戏还是对孩子不学习的担心?对孩子未来的担忧还是对外界评价的担忧?等等。

觉察出我们的情绪和想法后,要知道,这些担心可能都是来自于家长自己的焦虑,不一定真的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家长自己的情绪就可以先平复下来,理智脑在线的状况下,才能继续下一步。
当我们觉察接纳我们的情绪和想法后,我们要做的是共情孩子,因为孩子玩游戏没有写作业,其实也是有情绪和想法的。理解他才是展开对话的基础。

观察下当他们玩游戏时、当他们承受我们的脾气时的表情和动作,体会下他们情绪和想法是什么?孩子是真的喜欢玩游戏,不想学习还是学习遇到了困难不想学习?是孩子无聊没有其他消遣方式还是平时家长对孩子的关注过少?等等。

在这里我们不妨和孩子说:
“宝贝,妈妈看到你刚刚在玩游戏的表情和动作,感觉你很开心是吗?”
“我在说你玩游戏的时候,你的表情呆呆的,有点不知所措是吗?”
“你玩游戏是因为作业都写完了吗?作业有什么不会需要妈妈帮助吗?”
……
如果家长忍不住骂了孩子,冲突过后,我们不妨把本次冲突看成一次机会,反思下自己冲突时的情绪和想法是那时觉察到的吗?前面两个步骤当下没有做到,反思的时候都可以重新梳理一次,这对自己看清问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能在冲突产生的过程里做到觉察和接纳自身情绪并理解共情孩子固然很好,但没做到也没关系,关键是冲突过后的反思,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才有可能做到当下觉察和共情。
自我反思过后,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和孩子一起复盘讨论,真诚的去和孩子表达家长自己反思的想法和感受,如果有不当的行为要为不当行为本身和孩子真诚的道歉。

例如“孩子,妈妈刚刚看到你没有学习在打游戏,妈妈感觉很愤怒,当时妈妈没有控制好情绪,骂了你,我为骂了你的行为向你道歉,事后,妈妈也认真反思了一下,我的愤怒其实更多是源于对你学习的担忧,你觉得我们做些什么可以让我的担忧和愤怒少一点,让你的感受也好一些呢?在学习上你需要妈妈做些什么来帮助到你吗?”
我想说的是: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不是今天看了一本书、听了一堂讲座、学习了一个课程,嗯,觉得很对,然后就可以做到的。从理智脑到行为脑,我们需要长期觉察和接纳自己。只有能够真的接纳今天的你自己,才有可能产生改变。

所以送给大家一句话:改变有风险,改变需谨慎。就让我们每位家长从觉察和接纳自己开始,把每个看似是问题的冲突转化成资源吧,这样才能让您和孩子从每次冲突中都能获得成长。

童心沃社会与情绪技能课程,其实就是一门教我们孩子和家长如何接纳自己的课程,也是一门教给我们的孩子和家长如何把冲突变成挫折,并在挫折中成长的课程。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刚刚说过结尾有彩蛋哈!是什么呢?就是为大家特意申请了一堂免费的试听课《需要和想要》,限额10人,时间是下周五,6月5号19点,欢迎大家接龙报名。最后,祝愿我们群里的大朋友和家里的小朋友们六一快乐!
更多得到大学校友分享,请登陆www.zhi-liao.com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诚邀各行业专家及优秀家长,通过音视频、线下活动沙龙、群互动等形式,助力中国家长一起成长。
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385 投诉
平哲 平哲
讲师 
 
童心沃FICS-SEL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