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原创 : 李小波    2020年6月22日
我们真的忙到每天拿不出一刻钟的时间陪伴孩子吗?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父母主动进行的亲子活动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各位得到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波律师,来自北京五期五班,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分享育儿的一些心得,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我是一名律师,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因为不是专门做儿童教育的,我今天的分享全是自己八年来的心得,把这些小故事将给给大家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生孩子的时候已经36岁了。高龄有孩子,自然会多一分宠爱。对于母亲这个角色,我给自己定下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是培养孩子一个好的性格,一个目标是引导孩子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把剩下的事交给孩子自己,而我希望可以享受一个有大玩具的幸福生活。以后的日子,虽在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育儿轨迹,抵御整个社会对我的影响。但因为坚持陪伴,让我体会只有陪伴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因为只有陪在孩子的身边,我才能看到他成长过程中优缺点,才能及时的看到他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给予适时的指引,与他共同成长。
由于生活的忙碌,大多数人年轻的父母都没有太多的时间陪着孩子,有很多年轻的父母,有老人能帮忙带孩子,也乐得个清闲。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很多人手机不离手,陪孩子的时候,也只是陪着,而少于陪伴。我们大多数的家庭模式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一个忙碌的父亲,一个焦躁的母亲和一个问题孩子。忙碌,是事实,但没时间陪孩子,大多是借口。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全情投入,每天30分钟到一个小时就够了。如果特别忙,15分钟也好。仔细想想,我们真的忙到每天拿不出一刻钟吗?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尤其在孩子12岁之前,父母主动进行的亲子活动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这个阶段如果缺乏对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的世界不仅会缺乏父母的形象,也由于生活中的小问题、不能随时随地被发现,而变成了长大以后难以改变的生活习惯。生活中的小情绪没有被及时疏导,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下面我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为什么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人出生时的大脑发育不完善,没有能力控制自身的运动和语言,经过成长发育一年后才具有行走能力。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与孩子听到的词汇和手部的发育程度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孩子刚出生的一两年时间,有效的陪伴会加快孩子的成长速度。不管是语言还是运动,都直接刺激大脑神经元的发育。所以这个时候,家长有意识的和孩子多说互动,会让孩子快速发育。记得我当时生完孩子的时候特别胖,我就每天在床上做产后恢复操,平躺在床上,双腿平抬。因为我每天都和儿子在一起,我做什么他就看着,很快,他没三四个月就能和我同步抬腿,记得当时去医院做检查时,医生看到我们俩同步做操的照片都惊着了。医生说这个月龄的孩子基本没能力做到这个动作,这真是一个奇迹。

孩子小的时候,基本就是模仿,父母的有效陪伴,就是把他放在身边,让他看着你做事,你最好一边做一边给和他说话,这时候大多数的孩子会模仿你做事。你讲给他听的过程,是刺激他语言形成的过程,每听到一个新的词汇,就会刺激大脑语言神经,包括父母给孩子的回应,我们经常说孩子咿呀学语,所以有效的陪伴,可以让孩子更快的发育和成长。

为什么是父母的陪伴,因为隔辈人会觉得他太小,很多老人都不怎么和孩子说话,而保姆等外人,也不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对孩子那么有耐心。有效的陪伴多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就会迅速。所以一个话痨的爸妈,孩子说话就会比较早。但这时候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对孩子说婴儿语。什么是婴儿语呢,就是说叠字,比如很多家长会和孩子说“喝水水”“吃饭饭”“洗手手”等,这是非常麻烦的一问题。如果孩子适应了这种语言,等到有一天他长大了需要正常对话的时候,他就需要转换语言,就像中国人学英语一样,要先想汉语是什么再想英语怎么说。所以要和孩子说正常语言。

孩子再大一些,能够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可以用手拿东西,一开始是大把的抓,我们很多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玩具,但家长的陪伴,可以让孩子的五指分化更完全,所以我们很多教育专家说让孩去撕纸什么。这个时候的陪伴,家长需要的就是做。你想让孩子干什么,你就做什么。比如我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和一起玩游戏,找瓶盖,捏豆子到瓶子里。一开始是大的,比如花生杏核什么的,抓一把放在盆里,后来随着他手指的灵活程度,我们俩把花生换成黄豆,再后来换成绿豆,一开始是盆里装,后来就是往杯子里装,再后来就往矿泉水瓶里装。从大把抓到二指捏,孩子的手部动作越精细,代表他大脑发育越完全。
第一个叛逆期是2-3岁,我们称为宝宝叛逆期。

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如果大家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孩子有一个时期,特别喜欢说不,早一点的孩子大约从1岁半开始,发育晚一点的孩子两岁左右,这个时候孩子特别喜欢说不。你和她说啥,他都说不。不长高,不长大、不吃饭等等。记得我儿子那个时候特别喜欢说不,我发现他似乎并不是真的明白说不意味着什么?我就问问题,我说你还能长大了不?他说长不大。我说你还想长高不?他说不长高。我说你还想吃奶不?他说不吃,然后马上改口说吃吃吃。一脸的萌宠,笑的我不行了。我就蹲下来和他说,妈妈知道你已经有自我意识了,但不是你什么都说不,就代表你长大了。你应该去说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比如我问你还吃不吃奶了,你的真实想法是吃对不对。他说对。此后,他好像就不太用不来答复我了。

第一个叛逆期的儿童,还特别喜欢破坏东西、发脾气、不如意就哭、撒泼、打滚。其实这些,如果你不陪在他身边,听到孩子的这些表现,你一定觉得这个孩子的脾气有问题,其实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他的这些叛逆期的表现,有时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式。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人指导,他会尝试用各种办法去达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哪一个好使,以后他就会经常用。而这个时候如果做父母的陪伴在身边,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给予及时的疏导,以后一般他就不会采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我儿子大约在不到两周岁的时候,有一天自己在那玩汽车,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非常急躁的发脾气,姥姥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话,还把汽车摔了。我妈妈当时和我说,这孩子啥脾气,不如意摔东西。我就把孩子抱过来放在腿上,又把小汽车拿过来问他,为什么摔了汽车?他就说他想把后盖打开,但现在打不开,他就把他摔了。我就又问“摔完了,打开了吗”他说“没有”。我又问“发脾气能解决问题吗”?他说“不能”我就和儿子说,“你看,这个汽车后盖有一颗螺丝,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打开。”我又拿来螺丝刀,帮他把汽车后盖打开。我和儿子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以后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不了,要学会求助,不要发脾气。你看你把小汽车摔了一个坑,可是也没解决问题。小汽车是你的朋友,你发脾气把他摔伤了他会不会疼和伤心?”儿子这个时候情绪就平和了,然后说“妈妈以后我不会发脾气了。”从此以后,记忆中儿子好像很少再发脾气。

第二个叛逆期是6-8岁,所谓讨狗嫌的年龄,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最强,什么都想尝试,特别容易惹祸,也特别容易受伤。这个时候的陪伴至关重要,一方面是指导孩子什么是安全,一方面要让孩子在成长中了解社会规则。比如我儿子有一段时间喜欢上了和小朋友打纸牌。在家里也会缠着我打牌。在和他打牌的过程中,我发现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挫折教育的机会。打牌就一定有输赢,我发现我妈妈陪孩子打牌的时候,会故意让孩子赢。孩子也会出现输了就情绪沮丧的情况。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在陪儿子打牌的过程中,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他因为赢了而得意忘形,输了就垂头丧气的时候,我就告诉他,生活中,只要有竞技,就一定有输赢,赢牌一方面靠运气,一方面靠算力。既然选择玩,就一定得能输得起。人生只有算力也不一定能赢,而只靠运气也不会长久,所以要坦然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任何一个结果,只有平和的心态,才能让我们在不断的总结失败教训中前进。还有一次抓牌的时候因为我们的这一副扑克牌是两幅牌凑出来的,他发现下面的一张可能是大王,他就让我先抓。我知道他的小心思也不说破,结果他抓到的是白板牌,而后面我却抓到了双王,这一局他输了。我就借机告诉他,人生不可以耍这种小聪明,因为靠小聪明是不会长久的,如果他不是耍了小聪明,我的这一手好牌就是他的。从此后他再也没有过投机取巧。而且此后即使输了牌,他也不会表现出沮丧。

其实生活中,我们不太容易给孩子挫折教育,而这些年来提倡的赞美教育,也让我们的父母只会赞美,而不会批评,所以很多孩子一直生活在赞美当中,一旦遇到批评或者考试失利,就选择极端方式结束生命。就在前两天,还有一个可爱的生命,因为老师批改作文而轻生。太多的人间悲剧告诉我们,挫折教育一定是生活中随时随地的教育,而只有父母的陪伴,才可能在生活中时时的予以引导。如果那个才貌双全的小女孩日常生活中父母给过她挫折教育,我想即使老师把作文批的一文不值,她也不一定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去对抗。

第三个叛逆期是青春期,很多孩子在这个时期非常的叛逆,父母异常的痛苦。我们在做未成年人支持的时候发现,一个从小生活在隔辈人身边,或者有一个忙碌父母且高压态势的家里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叛逆行为比较明显。而从小被父母带在身边,并且父母比较恩爱,家庭比较民主的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并不明显。这是因为,有效的陪伴,可以及时的疏解掉孩子的情绪。一个没有把情绪压在心底的孩子,他的叛逆期表现的就不明显。
儿子出生的时候,我卧室的墙上有很多挂图,包括很多照片和文字。我想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规等。也有一些看图识字等。每一个新手爸妈都会有和我相同的经历,我当时的想法是没事就叫他认字,这样他长大了我就不用为他认字犯愁了。但是大约在孩子不到两周岁左右的时候,我带他去北戴河玩,我们在海边看到了摩托艇,他问我那是什么,我就告诉他是海上摩托艇。回来以后,他看到我在墙上的挂图,指着远和近两个字和我说,妈妈,这是摩托艇,这是两个摩托艇。听完他这句话,我扯掉了墙上所有的识字挂图。他的这一个行为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尽我所能的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如果我教他远和近,他的眼里就再没有了摩托艇。
我们长大以后写作文,总是苦于没有语言,经常会羡慕那些有文采的同学,为什么他的语言就那么的生动。那是因为他有生活。

孩子两岁以后,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他的想象力也异常的丰富,这个时候,父母的陪伴更多的是参与到孩子的世界。我们很多家长把孩子带到外面,就让孩子自己玩了,然后不是扎堆聊天,就是看手机。其实,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和孩子一起观察,你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带他到菜市场。那是很大的早市,一早上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我们就从这头到那头,一样一样的认蔬菜水果。我们通过看、闻、品尝、触摸、听声音等,来感受生活。你会发现他,他很快就熟悉了各种蔬菜,还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描绘,比如说香蕉像弯弯的月亮,茄子像个紫色的大皮球等等。你只要不停的的问,他就会不停的答,而且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后来听泉灵老师的语文课,听到如何让孩子打开五感,深有体会。

儿子喜欢汽车,家里有特别多的关于汽车的书和各种小汽车,我们也经常到小区里去认各种车,如果有空也会带他到汽车博物馆,他对车的认知要远远比我多多了。有一次我在路上见到一辆车不认识,回家以后就问他,我说我看到了一辆车,图标是R,儿子想了想说妈妈你看到的是双R吧,地下的那个还是虚的,我说好像是,儿子说那是劳斯莱斯。我接下来就问他,劳斯莱斯是哪国的,他就会去找书找图然后来给我讲解。

通过各种场景的陪伴,孩子们的五感打开,他对很多东西就越来越有兴趣。比如打雷了就意味着要下雨了,小燕子为什么飞得那么低?小蚂蚁为什么要群居?牵牛花的花打开的时候就意味着早上,而晚上的时候就会闭合。陪伴,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感知世界。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在玩中学会规矩,锻炼性格,也积累了认知。

后来他上了小学,在二年级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大自然的语言》说的就是这样事情。还有一次我们两个人在必胜客餐厅吃牛排,我就问他,你知道吃一道牛排要多少人的参与与时间吗?我们就从一头小牛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开始,讲到了小牛在草原长大,运送到餐厅,再到厨师把他做成牛排,发现时间跨度大约需要差不多一年,而参与的人要上千人。后来我们又脑洞大开的说起土豆、西兰花等等从种植到收获到端上餐桌的过程,儿子忽然意识到所有的食物都不是那么容易变成美食的。所以和我说我们要尊重大家的劳动成果,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后来儿子小学二年级有一篇课文《千人糕》,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有能力自己去思考人生。
儿子一直都是很乐观的状态,我以为他没什么心理问题。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五点他就醒了,我就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他和我说,“妈妈,今天考数学,我数学不好,还是挺紧张的。”我就告诉他说,不用给自己贴标签,你没有数学不好。只要你没有上过学前班,而你的同学大多数上了学前班,所以他们已经学过一遍了,而你才第一次学。你已经很好了,妈妈上小学的时候才只会背1到100的数,而你比妈妈当时好多了。自己考试的时候别紧张,用心去做就行,相信你自己可以的。我说妈妈再给你一些力量,然后我就把手掌伸开,他也把手掌伸开,我们就这样击了一下掌。然后我说,“你放下心再睡一会,等一会到点儿了妈妈再叫你”。他就安心的又睡了。那一天的考试,他打了93分。如果我不能陪在他身边,我根本不知道他是紧张的。

还有一次,我们俩聊天,说起他的语文课,我说我觉得你应该对语文很有信心吧,他忽然情绪变得很低落,说妈妈其实我心里有很多小石头。我一听,就知道一定是被老师批评了。我就和他聊天说,你和妈妈说说,都有哪些小石头,看看妈妈能不能和你一起把他们都扔到河里。我们就聊起了语文,聊起了他的优点和缺点,聊到了老师为什么会批评他,包括他的性格,他的淘气,他的小聪明,然后知道他因为字写的潦草总被老师批评。然后我们再来分析老师批评的对与错,他的态度和心理问题,后来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他的情绪由阴转晴,我们把心里的小石头一个一个的扔出去。到最后没有了石头,变得轻松和快乐。
我有两个朋友家的小孩,都是自己拿着瓜子吃,被瓜子皮卡在了嗓子而发生危险。父母的陪伴,可以减少危险的发生。

记得儿子三四岁的时候,把两个凳子摞起来,爬上去到书柜上面拿东西,结果下不来了。听到喊叫声我赶紧跑过去吓了一跳。这么高,如果不小心摔下来还是非常危险的,我把他抱下来。告诉他这样非常危险,并和他一起分析为什么危险。我告诉他在全世界儿童死亡案例中,有27%的儿童死亡原因是因为高处坠落摔死的。此后,儿子基本再也没有上过自己下不来的高处。
陪伴在孩子身边,可以看到孩子的各种小习惯,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场景教育去引导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经常带着儿子一起出差,大多数的时候,如果时间不是很紧急,我都让儿子自己选择航班,借机会锻炼他。在机场,我们发现从飞机上下来或者进入到候机厅,会有小手推车,到了登机口或者出候机厅,就要把小的手推车放下。很多人就是随手一放,专门有人来收。我就和儿子说,我们是不是可以把手推车放到车队里去 ,这样就可以减少别人二次劳动。如果生活中我们能学会作别人的助手,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劳动。儿子立刻就联想到了扔垃圾要扔在垃圾箱里,避免保洁员再清扫等也是做别人的助手。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让我觉得教育是一个润物无声影响的过程,只有时时的陪伴,言传身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陪伴,最忌讳的就是用大人思维去陪孩子做事。比如搭乐高,我看到有些爸爸自己比孩子玩的还欢。

从儿子一岁半开始,他能够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让他决定的事情我都会交给他。比如买什么玩具、衣服、鞋等都是他自己说了算。我收拾家的时候他会跟在我身后帮忙,我就给他买了一个适合他使用的拖布和小扫把,这样如果他想干活,我就让他用合适的工具,他一定是做不好的,没关系,我再做一遍。带他出去玩,他要买玩具,把决策权交给他,我只负责材质和价格。负责材质,避免买到不环保的东西,看价格,不能买太贵的东西。很多家长往往在孩子想选择的时候,会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最后弄得大家都不开心。

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出去玩。路上儿子说想要一个玩具,我和他爸爸都同意。后来我们去了商场,儿子就想买一个地铁模型。他爸爸一看就说,家里已经有三辆地铁模型了,建议他买一个不一样的。可是儿子不同意,两个人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儿子不同意换,父亲不同意买,这样两个人就都不高兴。我就和他爸爸说,既然是给孩子买玩具,就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要买什么让他自己决定就好。我转头和儿子说,我答应给你买一个玩具,你自己决定,可以选择你家里有的,也可以选择你家里没有的。我和你爸爸都建议你选择家里没有的。但如果你坚持买家里已经有的我也没意见,只是我要告诉你不要回家了以后说这个我已经有了而其他的我还没有,再来找我要,我是不会再给你买的。儿子点头。

我在陪儿子的过程中,会告诉儿子生活中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要分得清必要和想要,必要的,我负责,想要的,自己负责。这样从小到大,每一次他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结果是什么。
发展心理学认为,父母的陪伴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有效陪伴能减少孤独感、增加安全感,从而形成稳定、积极的心态,更勇敢也更从容地面对他人、面对人生、面对世界。

从事的律师工作这么多年,经常会给未成年人提供支持的,在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受伤害案件中,都能看到孩子背后父母的问题和状态。

经常听到父母们说这样的话,孩子小的时候我很忙,顾不上家,顾不上孩子,没时间管他,现在他长大了却成了这样,我非常后悔。可是这世间最好的医生也研制不出后悔药,所以请大家记住,孩子的成长,仅有一次,错过就没有机会重来,所以请珍惜陪孩子成长的每一刻,不要让“陪伴”两字,成为永远也弥补不了的遗憾。
更多得到大学校友分享,请登陆www.zhi-liao.com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诚邀各行业专家及优秀家长,通过音视频、线下活动沙龙、群互动等形式,助力中国家长一起成长。
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317 投诉
李小波 李小波
高级合伙人 
 
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