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孩子的自我认同度培养

原创 : 易红    2020年6月24日
我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知道我能干什么.....那孩子呢?怎样去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呢?
各位得到大学的同学,大家好,我是北京三期二班的学员易红,我在武汉大学研学实践教育研究中心工作,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对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我在教育行业从业超过16年,除了幼儿园之外,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年级我都教过,并且研究过,这些工作经历给了我非常丰富多的教育的素材。当然,更重要的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的11岁,小的5岁,他们这个年龄正是三观形成的时期,和安全感、自我认同感建立的时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童年都是至关重要的,那我们希望孩子拥有美好的能够自我掌控的人生,就要在童年阶段给到他们尽可能多的帮助,把这些幼苗扶正,让他们茁壮成长。
在疫情期间,我们经常听到有孩子跳楼的消息,我们非常的痛心,但是究其原因,导火索大多是非常小的事情。也就是说,当他们在现实跟想象存在偏差的时候,就对自己产生怀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整个世界都是否定的心理,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样去排解这种焦虑,所以很多孩子走上了极端,这个是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另外还有一个心理学班的一个学员,他是一个成年人,他很早就离婚了,离婚之后各种跟不同的人谈恋爱,各种找爱。通过咨询师的引导之后,我们就发现他的童年是非常被忽视的,童年他得到的爱不够,所以一生都在找爱,同时他因为得到的爱不够,所以无法给予别人足够的爱。所以一手的好牌被他打得稀烂,就是完全对于人生失去了这种掌控力。

我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故事?其实上面的,不管是极端的事件也好,还是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对人生没有那么理想的掌控能力的这些情况也好,其实都是缺乏自信,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不能够很好的自我调整,也就是说缺少自我认同的一种表现。缺乏自我认同,不光是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会盲目的乐观和自信,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或多或少这些都是会给我们的幸福指数和事业发展有一些影响的。
其实我自己也曾经是自我认同感非常不足的一个人,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第一学历是中专,中专毕业以后去考公务员,当时当了一个监狱警察。后来我找了我老公,我老公他是高学历的,所以在他面前我就变得非常的不自信,非常非常的敏感,所以我们的关系也非常紧张。后来靠着我自己不断的学习,将近10多年的学习,我终于自己通过自学考试,考完大专考本科,考完本科又参加全国统考的研究生,到后来上博士,这样才解决了自己自信不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慢慢地获得成就感,也获得自我认同感。我的这种自我认同来自对学历的不自信,来自与人比较的不自信。其实我还算幸运的,至少在人生过程中,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排解掉这种不自信,能够建立起很好的自我认同。但是很多孩子他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或者也没有这样的心智,作为父母来说,我们其实是可以帮助孩子去减少挣扎的时间的。
我自己的儿子就有几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我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他去竞选他们班上的体育之星,因为我儿子他是一个国际象棋的运动员,他特别喜欢下国际象棋,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就慢慢的升级到了运动员的程度,就不再是业余的了。国际象棋它是智力体育,当时跟他一起竞选的那个同学是跑步跑得特别快,也算是体育非常厉害的,他们班就在他俩之间要PK,我儿子在PK的前一段时间都非常的紧张,非常的兴奋,希望自己能够竞选上。到当天早上,送他去上学的时候,孩子说我真的好紧张,我好想能够竞选上。结果竞选输了,后来听老师说他当时就流泪了,可是他回来并没有表现出他特别痛苦的样子,只是稍微有一点点情绪低落,但是可以想见这个事情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然后回来以后,爸爸就问他说今天竞选的情况怎么样?他就捶着头说,他说只有14票,我的对手乐蓉蓉有24票,爸爸说很好,还有14个小朋友投你呢。他说,其实这中间有一票是我自己投的,其实只有13个同学投我。爸爸说,那很棒,你能给自己投票,说明你对你自己很自信、很认可,你就应该给自己投票。

虽然体育之星没有竞选上,但是这件事让他知道了,自己在学校小的社会圈子里是一个怎样的位置,别人想的和你想的可能是不一样的,虽然你觉得国际象棋也是一项运动,但是在大多数人眼里他可能不是典型的体育,可能你在这个方面获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别人眼里可能还够不上作为星的程度,所以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我觉得这件事情对他来说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但是是一件好事,通过爸爸的引导,我觉得爸爸引导的也非常不错,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结果上,到底你有没有上这个体育之星,结果其实不重要,对我们来说,同时又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损害他的自信,帮助他们建立起了一种客观的自我认同感。

所以我们的做法后来也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高度认可,后来还请我们在家长会上也讲了我们自己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因为班主任就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过于在意,考了多少分、多少名,有没有打A,这样就导致孩子压力非常大。所以这位老师他觉得我们的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很不错,不会过度的去关注他的成绩和排名,但是这样的孩子成绩排名反而也不会特别靠后,也还行,在前10名左右,而且各种各样的课外的兴趣非常的丰富,这样的孩子会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知。

另外,我儿子从7岁开始学国际象棋,刚开始入门就没有什么了,就随便让他想一想,后来发现他建立起了良好的非常大的兴趣,所以他需要一个陪练,棋需要逢对手。孩子爸爸为了做好他的陪练,活生生的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国际象棋的高手,每天都跟儿子去对弈,每天都会跟他去各种研究各种招式、开局什么的,儿子参加各种比赛之后都能够拿到名次,大概拿到前三名或者四五名这样子,所以儿子也很喜欢比赛。虽然每一次开赛之前都很紧张,很有压力,但是他知道这个压力之后将会迎来成就感,所以去哪里比赛、比多少次赛,他都非常的乐意。

因为在比赛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点好处,如果说赢了他会收获成就感,收获自信,如果输了他会收获客观的自我认知,知道他其实不是最强的,强中自有强中手。而且后来慢慢的我也发现,这个孩子他的认知确实上了一个台阶。就有一次他比赛很快就把对手给KO了,当时我们就说哇,你好厉害,然后他很淡然的来了一句说其实不是我赢了,是对手输了。这样的话,我觉得这句话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体现了孩子的深层次的一个思考,就是他不认为自己的赢是他有多么厉害,赢是一个系统的。

一盘棋要赢或者一个事情要成,一定不是某一个原因能够导致的。所以最近我也在我的视频号里在讲系统思维,这个社会是一个系统,人生是一个系统,我们做一个事情能不能成,它一定是受到各种各样的原因所影响的,所以不要认为我具备的条件就能够获得那样的结果。所以这样的话,能够客观的平静的看待一个问题。

前面讲的都是孩子爸爸为孩子做的事情,当然我也给孩子做了不少事,平时管学习什么都是爸爸在管,而我平时工作比较忙,然后到节假日的时候我就会带儿子去看世界,我曾经独自带着孩子去过十几个国家,从选择目的地开始,到后来做攻略,到安排线路,到落地,到找酒店,到机场的向导,我们怎么托运、怎么取行李,我通通都会由他去主导,从他5岁开始就是这样。慢慢地他变得到了哪里都不犯怵,很自信自己能够搞定。

同时我也把这些经历成果化了,我写成了一本书,叫《为什么妈妈不讲童话》。现在这本书在京东、当当,各大网上都已经上架了,它是把我的实践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了旅行的途中,这个里面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育儿小故事,就是我们在国外,我们在加拿大、在日本、在泰国等等发生了一些故事。我们还一起去做了happy go系列的脱口秀,在喜马拉雅上也上架,虽然我们做的不专业,但是这个是会给到孩子一个非常好的一个纪念,他觉得这个我也可以有。而且当时我们这个系列在喜马拉雅的旅游系列的音频里面排名到了第74位,有几万的粉丝,这个倒是我让我觉得有点意外,说明关心孩子教育的,并且愿意带孩子出去看世界的家长还是不在少数的。
我今天主要是通过这些故事,通过我们的实际经历来呈现我自己对于教育的理念,因为我自己是做实践教育研究的,我们的中国的教育系统从我们那个年代就是非常的注重理论教育,我们去做题,我们去考试,这个都很擅长,但是我们的实践教育是非常不够的。

如果不经历实践,你只是在理论的体系里面在纸上谈兵,其实是很难建立起真正的自我认同的。因为即使你特别会考试,即使你是一个状元,那你走上社会以后,可能你面临的各种事件、各种条件,跟你当时都不一样了。可能你在学校的时候每次都能够考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当你走入社会以后,可能你会认为自己是个Loser。

所以我觉得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应该让孩子去多看世界,去多体验、多经历,只有经历过、体验过,才能够叫做阅历。阅历丰富的人,他看世界的维度会更加丰富,他更加不容易钻牛角尖,他也会更加能够客观的去看待他所遇到的事情和问题。
我相信我们这个群里的家长都是有很好的教育条件的,如果说大家有条件的话,其实真的可以把孩子们多带到各种不同的地方去让他们体验,不一定是非要出国,也不一定是非要去外地。

像我们有一个系列的成果,就是做企业研学,我们会把孩子们带到各种各行各业的企业去研学,比如说我们去到的周黑鸭,周黑鸭在武汉有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园,孩子们去到周黑鸭之后,就会去换各种防护服,去进到他们车间里面,听他们的生产的讲解,然后看他们的生产流程,然后再看这个鸭子是怎么样被运到各个门店去的。然后我们还会有一系列的设计,比如说一只鸭子是从哪里来的,然后通过什么样的加工方式,然后再往哪里去,怎么样能够在7天之内把所有的产品都销售完,这个应该怎么管理,物流应该怎么样来设计路线,怎么样能够最科学、合理、经济、快捷的送到各大门店,本地的门店跟外地的门店又有什么区别?在包装上运输上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所有这些提供给孩子们以后,他们会非常积极、非常兴奋的去思考解决方案。但凡孩子们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的自信心就会增加一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我这种类似的经历,我看过很多孩子,因为带过很多次团,然后去到这些企业、工程企业去研学孩子们的那种解决问题之后的那种自信、那种光芒,从眼睛里面是能看得出来的。如果说家长能跟孩子一道那就更好了,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厂里,家长的认知未必比孩子更丰富,你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必比孩子更强。所以在亲子研学的过程中,家长可能跟孩子是互相学习的,并且对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也非常的有好处。

我们还可以去设计一些真实的场景,比如说投资人的场景,数学家的场景,森林消防员的场景等等,就是让孩子真的去解决问题,真的去解决实际问题。现在叫什么?有的家长把孩子保护得过分的好,就是不能让他去体验,是不让他去做事,是不让让他去经历困难,其实这种爱是有毒的、有害的。真正的好的爱,我认为其实就是让他自己跳下水去学游泳,他未来一定会走向世界,一定要走向职业,一定要走向社会,所以现在让他及早地跳到水里去体验一下水温。

在我的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凡是有过丰富体验的孩子,能够跟父母一起有各种不同的场景的体验,能够有解决问题的体验的孩子,自我认同度都是非常高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能搞定问题,他知道自己完全有通过学习,通过各种方式,通过求助等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解决一个问题的能力。所以这样的孩子就比较不容易钻牛角尖,而且亲子关系都是非常好。
怎么样去培养孩子的自我认同度,我认为有几点:
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有比你家孩子强的地方,这是我和孩子爸爸一致非常认可的,我们从来不会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不管是强的还是弱的,咱们只跟自己的昨天比,今天进步了,明天会不会更进步,拿这个去比。
每个人都会做错事,你做的多自然错的几率就会大,但错了也没关系,你的事情做错了不代表你这个人就是失败的。同样的,别人对你,老师或者是家长批评你,也一定是批评你这个事儿,而不是批评你这个,不是否定你这个人。所以孩子有的时候,你看前不久有一个小孩,语文老师写说他写作文写的不够正能量,所以就跳楼了。我觉得这个孩子也是非常可惜,就是那种过于传统的优秀的孩子,只会读书的孩子,他没有把人和事分开,即使老师批评他这件事情做得不对,也不是否定他这个人。即使老师否定了他这个人,也不代表老师的否定就是对的。如果他有足够的自我认同,他就不会被这件事情影响成这样。所以结论就是,说到底别人一旦批评,他就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一无是处了,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如果孩子是这样的,那真的太痛心了,中国就没有希望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把人和事分开,把别人的判断和你自己的判断要分开,因为任何一个其他人,外人,就你自己以外的人,包括父母,你自己以外的人,对你的判断都是基于他们所拥有的信息做出的判断。而所有人所拥有的信息都可能是片面的,或者是有限的,或者是不够客观的,或者是经过了他自己的眼光加工的,所以别人对你自己做出的判断未必是正确的判断,千万不可以被别人的判断影响了自己。 所以所谓的自我认同度也是有一种自我判断力,我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知道我能干什么,我知道我哪里不足,我知道我哪里特别好,我知道我不足的地方,当别人说起来批评我的时候,我能坦然接受,我知道我特别好的地方,我知道其实我还比较优秀的地方,当别人批评的时候我会参考的去接受,批判性的去接受,不是照单全收,即使所有人都否定我也不代表我就不是优秀的,我就是Loser。
我们对孩子的评价维度,并不说只是考试成绩好你就是很好的,钢琴弹得好你就是最棒的,不是这样的。世界上有那么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对同一个事物的评价标准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让他多去看,多了解,看多了以后对世界的认知死角会更少,判断事物的标准会更加的多维,也就会更加的自信,更不容易钻牛角尖。同时一定要让孩子对自己有自我的判断,不是说别人说你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别人说你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样的,这个是非常不对的。
好,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主要是把我自己的教育孩子的一些理念和故事讲给大家听,大家如果说有兴趣的话可以私信我,或者是在这里呼叫一下,我可以把我的书和我们喜马拉雅的音频,还有我的小视频发到群里给大家参考。

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关注,现在我们也正在进一步的去开发企业研学,在全国各地都会有,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带孩子来体验、来参与,让孩子去真实的体验,去看真实的事件,去解决真实的问题。在这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它们建立起对自己的认知,知道他是擅长什么的,发现他的天赋是什么,然后由此去发掘他的兴趣和特长。

更多得到大学校友分享,请登陆www.zhi-liao.com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诚邀各行业专家及优秀家长,通过音视频、线下活动沙龙、群互动等形式,助力中国家长一起成长。
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432 投诉
易红 易红
主任 
 
武汉大学研学实践教育研究中心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