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亲子教育|表扬和批评,您用对了吗?

原创 : 王雯    2020年8月28日
做父母的不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做事或打架犯错,不知道该怎么对他。简单的表扬或者批评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该怎么办呢?
大家晚上好,我是山迪儿童成长中心的心理咨询师王雯,2012年心理学硕士毕业以后,一直从事心理咨询和亲子教育工作。8年的咨询实践,一方面感受亲子教育给孩子的性格塑造影响巨大;另一方面也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毕竟谁又天生就做父母呢,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是不断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天,很荣幸和得到的伙伴们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表扬和批评,您用对了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所以说:真诚地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让孩子更加积极向上。

父亲:家里有很多名著,我就经常带他去书房,让他读书,然后把读过的书的内容介绍给我和他妈妈,每次他说完,我们都鼓励他,表扬他,让他有成就感。慢慢我就发现,他常一个人在书房听着音乐,拿本书安静地在阅读。
小杨:父母总是我在获得成绩的时候鼓励我,让我信心十足地向前走,这样,我就有很强的学习好的愿望和动力。在我遇到困难时,总是努力想办法去克服它。
妈妈:孩子在考试时,偶尔有某科成绩没考好,在我们了解情况后,不会过多地责备她,只是点出考不好的原因,希望她今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后从孩子自身分析原因,找出差距,这样才能以冷静平和的心态对待挫折,克服不足,用实力赢得荣誉。
可能有的家长会问: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不是以后就不能批评孩子呢?就是多夸奖就行呢?

其实对孩子的欣赏、信任是一种态度,根据教育情境还需运用一定的方法。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等方式都要有,无表扬的教育是沉重的教育,无批评的教育是纵容的教育。然而,这些方法又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促使孩子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不断进步;用得不好,则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伤其自尊,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我们这里谈的是,在赏识的态度之下,如何有效运用表扬、批评的方法。
在孩子的成长中,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孩子认为自己记性好、反应快,对新知识也会积极学习,进而会促进认知的发展。

其实,人在3岁之前还没有“我”的概念,直到7岁后才渐渐有一个自我评价的雏形。

因此,这个阶段,基本上大人说孩子是什么,他就认为自己是什么。如果经常否定孩子,则会让他从小有“我笨,我做不到”的自我暗示,能力的提高将受到阻碍。如果父母经常鼓励、表扬孩子,会让孩子觉得“我能行”,同时也会坚持好行为;

任何一个人,都有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因而肯定性评价才会使孩子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激励作用。
“真棒”“好厉害”“真能干”……不少家长爱用这样的言词表扬孩子,其实,这种笼统的表达,对于缺乏判断和分辨能力的孩子来说,并不能清楚自己“棒”的具体方面,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还易助长他的自负。

建议:表扬孩子应当具体、明了,“陈述事实、确认事实”。比如看到孩子凌乱的玩具自觉地“物归原处”,你可趁势表扬:“很高兴看到你整理玩具,这习惯真好,宝贝以后更要坚持呦!”
妈妈为了鼓励平时比较胆怯的孩子,不惜自己“说谎”。例如,明明女儿跳舞跳的不太好,却看完后给孩子说:“宝贝跳得可漂亮了,比老师都好!”

建议:初衷是好的,但效果未必理想。如果你的表扬让孩子听出是假的,会让她对家长失去信任,更造成以后反感你的评价和表扬。这个时候,肯定孩子的细节是更好的激励孩子的方法,例如你可以说“宝宝今天那个踢腿的动作很漂亮啊”“那个甩头的动作老带劲了,妈妈都想跟你学”……
小明非常喜欢画画,参加正式学习还没有多长时间,这次在园里的绘画比赛中就获奖了。当他将这一好消息告诉妈妈时,却得到这样的表扬:“你画画居然都得奖了,看样子不笨。”

建议:如果表扬孩子时好话坏说,其实流露出是父母对孩子的质疑和不信任,无形中会伤害其自尊,让他觉得好事做了也白做。孩子是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如果您给予真诚的赞赏,孩子会热情倍增。相信东东妈咪看到孩子获奖打心里也是高兴的,不妨坦诚表扬:宝贝画得真是不错!
诚诚专心投入在地搭积木,搭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搭成功了!他欣喜地喊妈妈来看自己的“作品”。妈妈在和闺蜜“煲电话粥”,听到宝宝的招呼,瞅了一眼说:“搭得有创意!”又接着讲电话去了。

建议: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父母碍于自己当前活动的限制,比较随意、简单地表扬一下。但您是否想过孩子的感受呢?孩子会想:妈妈对我搭的积木一点都不感兴趣,是不是我搭的不好,妈妈不高兴了?这些疑团会让孩子手足无措。其实孩子的招呼更是一次分享和期待:将自己的得意作品与亲近的人分享,期待获得妈妈的认可和鼓励。
孩子本来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建议您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进行表扬:

★ 年龄

年龄小的孩子,因其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自己的认识也来自父母、老师等的外在评价。因此,可运用能力表扬为主,比如“能帮妈妈倒垃圾,真是个小帮手”,会让孩子很快领会父母的积极情感表达,从而按照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年龄稍大的孩子,比如3岁以后,其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能够分辨简单的是非,还能够做出简单的自我评价。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应采取过程表扬为主,比如“宝宝坚持自己走,没让妈妈抱,真是好孩子!”这能让孩子了解该良好行为形成的过程,明白自己该怎样做。

★ 个性和能力

能力强、自信心较高的孩子,他们的表现较优秀,受到表扬的机会较多,因此,建议采用纵向比较的表扬方法,即表扬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过去和现在的表现对比,比如叠的小帽子比以前整齐多了,促使孩子在自身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也可采取含蓄的“隐蔽表扬”方式,比如“妈妈很喜欢你叠的这个小帽子。”防止孩子产生骄傲自满情绪。

能力较低自信心较差的孩子,他们难得出现突出的表现,因此,当其出现进步时,父母应及时抓住细节表现中的点滴进步,对孩子进行能力表扬,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有更大的进步,比如“今天起床都不用妈妈催,真是进步好大。”
给表扬方式增加花样,除了语言的表达,还可以加上有效的肢体语言:专注的注视、会意的微笑、热情的拥抱、竖起的大拇指都是在告诉孩子,您对他的做法很满意。
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对孩子的赞美和赏识不是无原则的,而应该是运用科学的、适用的方法,使孩子切实受到深入人心的鼓舞。”一般表扬的程序为:
当孩子有对的或好的行为时,家长需明确告诉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值得肯定和欣赏。这样的结果是: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当您对孩子的好行为感到高兴或自豪时,一定要表达出这种感受。这是推动孩子前进的动力,会让孩子继续做下去。
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这里不妨表达宏观的期望,可笼统地说:“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体的要求。因为如果是具体的要求,孩子就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当前行为还是不太满意,进而产生压力感,让您的表扬大打折扣。

在表扬孩子的同时,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拍打孩子的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发,那么效果会倍增。因为身体接触能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期望。
★ 肯定孩子的努力与能力

★ 具体指出孩子的潜能、优点

★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 鼓励尝试的新挑战,如宝宝不爱吃菠菜今天却都吃完了。

★ 认可孩子从错误中学习
小明看到妈妈在粘贴东西,以为也需要剪刀,于是爬到高处帮忙去拿。妈妈看到后,大声“疾呼”:“你在干什么?快给我下来!说了多少次了不能爬这么高就是不听……”

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容易误会孩子,让他感到委屈,继而影响他做成好行为的积极性。
有些家长认为“当众教子”,会让孩子深刻记住这个教训。殊不知,宝贝也要面子。如果不分场合地训斥、指责,只会挫伤他的自尊心,尤其是对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的孩子。

不当场合:公共场所,当着亲戚朋友的面,当着邻居、同伴等熟人的面

不当时间:清晨——破坏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影响孩子的食欲,睡觉前——影响孩子的睡眠
小林饭前又忘了洗手,结果招来的是妈妈的连珠炮:又忘洗手了,说你多少次了,都想什么呢?前天还把玩具忘小花园,能不能长点记性……

基于孩子当下的错误,将其以前的过失统统数落一遍,这会让孩子觉得他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而且这种重提旧账的做法由于牵扯太多,反而将当前的主要问题淹没在纷飞的口水中。
当父母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有不如意的时候,导致自己情绪焦虑、紧张、失落。此时,一旦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家长则为大发雷霆,情绪激动,如狂风暴雨的说教之词扑面而来,将内心不满倾倒而出,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也忽视了这种宣泄的有效性。(著名的踢猫效应)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因此,日常的教育中,批评的运用还是需讲究策略和方法,方可事半功倍。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因此,日常的教育中,批评的运用还是需讲究策略和方法,方可事半功倍。

其实,对于小孩子的接受意愿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么说个正“着”,要么从侧面“回击”,下面的方式您的参考。

情景回放:

花花是个“小馋嘴”,在家不管是看书、休息,总是零食不断。但她只管吃,不管收,弄得茶几、桌角、床头上随处可见包装袋、水果皮、面包渣等垃圾。每逢此时,妈妈的“连珠炮”就来了: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怎么就不改呢?女孩家从小就这么乱,长大后会成什么样子;下次再这样,就不给你买吃的了……

如此絮叨、空洞的批评,不能给孩子大脑以明显的刺激,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接下来的行为更是我行我素。不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直接点明孩子的具体过失、原因及改正方法。就上述案例而言,妈妈可用正面一句话一个动作来解决,如对她说:吃了零食的垃圾要及时收拾,否则多脏啊!再顺手给她一个垃圾盒,让好行为代替坏习惯。
既然开门见山会让孩子失去面子,尤其是在公共场合,那就来个声东击西吧——不直接批评他,而是通过批评与他犯了同样错的人予以警示。

有个智慧的家长就是这样处理的:

小区里的玫瑰花开了,女儿很想摘,特别是看到别的小朋友摘花的时候,她也想蠢蠢欲动,这个时候可以说:“刚刚那个小朋友不乖,破坏了公共环境。我们小朵就不会,是个爱护公共环境的好孩子。”当孩子听到你的批评以后,她也会知道这个行为是不好的。
批评孩子时,如果家人中一个批评、一个袒护;这个说好,那个说坏,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也有可能让他通过察言观色找到自己的“保护伞”。当孩子感觉有人能“罩”着自己的时候,更容易行为放任,不能清楚是非的界限。
★ 年龄

2岁以下——不主张直接批评

此阶段的宝宝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把两只鞋子穿反的情况;再大点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则顽皮、好打闹……他们往往全然不知是错,这种情况也不能称为错。因此,此时不应被过过多责备,更不要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如“真笨”“你真是没用”。应该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2-5岁——直接告诉结果

批评不是讨伐、审讯,而是指导、教育。

因此指出错误时点明后果,让孩子明白确实出现了不好的结果。一般分两种情况。人与物:可告诉他,“看,牛奶洒了。”人与人:可告诉他“被打是会痛的。”

同时忌贴标签,批评孩子不能否定人格,因此不要给他打上“很坏”、“很笨”之类的标签。

★性格

对于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批评与鼓励相结合,用词尽量不要太严厉,一般可用协商的口吻,比如:这样做是不是不对?你看这样就更好吧!

对于听话、沉稳的孩子,可采用追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其自己发现错误,比如:你爱吃排骨不让别人吃,那爸爸爱吃土豆牛肉也不让你吃,可以吗?

对于性格开朗、活泼、爱说爱笑的孩子,父母提出批评时,需态度严肃,否则被认为玩笑而不予以重视、纠正。
其实,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教育的基本功,今天很荣幸和得到的伙伴们分享了表扬和批评的一些教育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到此呢,我今天的讲座就接近尾声了,我们山迪儿童成长中心呢,还有下列这些儿童成长课程,如果有需要育儿咨询的和课程支持的朋友们,欢迎与我联系,期待线下相见哦,谢谢大家!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
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291 投诉
丰慧 丰慧
 
 
从事特殊教育十五年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