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儿童教育

不要让孩子的青春成为你的焦虑

原创 : 糯米老师    2020年12月01日
当每位妈妈在教孩子走路的时候,肯定从来没有想到孩子有一天正是用自己教的步伐离开自己。当每位妈妈教孩子说话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有一天这个孩子会顶撞自己。但是这一天一定会如期而至的,而这个时间就是孩子的青春期,迎接青春期的到来,您准备好了吗?
当每位妈妈在教孩子走路的时候,肯定从来没有想到孩子有一天正是用自己教的步伐离开自己。

当每位妈妈教孩子说话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有一天这个孩子会顶撞自己。但是这一天一定会如期而至的,而这个时间就是孩子的青春期,迎接青春期的到来,您准备好了吗?
中国父母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呢。57%的家长,在如何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感到焦虑,其中80后远远高于70和90.

现在,孩子的青春期往往来的比较早,一般孩子进入四年级以后,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有一种说法是四年级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如果说一年级是适应问题,二年级到三年级是安全问题,到了四年级以后,家长更考虑的是孩子的成绩问题。

但是这时往往发现,孩子好像有了很好的异性朋友或者是把自己关在屋里,怎么喊都不答应,开始和父母顶嘴,原本乖巧的孩子突然间发脾气,父母们变得惊慌失措。

这位妈妈找到我的时候,她非常焦虑的,她觉得一直乖巧的孩子,怎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然后她就一直不停问我,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能理解妈妈的焦虑的情绪,但是,我想说,妈妈和孩子都没有问题,只是孩子的青春期提前到来了,孩子变了,但是妈妈并没有变,所以她不能适应孩子的变化。

青春期早期可能从四年级就开始,在初二的时候达到高潮。孩子五六年级的时候,他就开始脑子里会隐藏一些,不希望妈妈知道的秘密,妈妈可能会想不到,这个孩子有时候可能偷偷的去用手机登录色情网站,看色情视频,或者是深夜在自己的房间用电脑看,其实也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包括对青春期性心理的关注,造成孩子的青春期会提前。

无论是统计数字还是在个案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问题成为家长共同的焦虑。

我想通过在咨询中遇到的个案,揭开青春期孩子叛逆的面纱,真正的去帮助父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青春期以后孩子会经常对着爸妈吼叫,批评他了就不愿意父母沟通。孩子从小特别听话,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上了中学以后,变得漫不经心起来,甚至在初二开始早恋,有时候回家很高兴,有时候回家脸上阴云密布的,一言不发,跑进房间把自己关起来,而且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们感到束手无策。

因为以前孩子比较乖,所以当孩子开始动不动就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就会把孩子的坏脾气怪罪于是不是在早恋,是不是交往了不好的朋友,而且家长会感到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因为受到坏同学的影响做出了一些跟以前不一样的事情。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爱发脾气,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大脑主管情绪的区域发育不成熟,他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认为爱发脾气是他一种很好的情绪表达方式,认为大喊大叫就是比好好说话更能传达自己的意思,这也是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错觉,他更多的关注情绪宣泄。

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有时把控不住情绪对父母大喊大叫,父母一时无法接受,多会指责孩子不懂事,不体谅父母,往往这种指责把孩子推的更远。

孩子其实不会无缘无故发火,这个时候父母更应该去关注他发脾气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在这个案中,孩子这样告诉我,他并不是故意想发脾气,是自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情绪比较烦躁比较激动,当他焦虑的时候呢,他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就用了最本能的吼叫发泄。是因为但是他没有学会一个良性的沟通方式,是不懂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已。
那这个时候的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大事情,否则不会对妈妈发火的”如果妈妈这样对孩子说,接纳而不是指责,反而能引起孩子反思自己的态度。
1.少问几个为什么疑问句
孩子发脾气的表面理由往往是站不住脚的,当妈妈使用疑问句,孩子更多感受到责备,但是亲子之间需要的是交流而非指责和抱怨

2.使用陈述句承认孩子有理由
使用陈述句避免出现责备预期,根据孩子的逆反心理承认孩子这样做是有理由的,引导孩子自己去验证,这个理由是否成立。
孩子的问题多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不习惯反思,很少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如果能引导他进行反思,多数问题都能得到改善。

3.对话时看着孩子的眼睛,
有的妈妈自己在厨房却和坐在客厅的孩子交谈,忽略了眼神交流。交流成功的关键就是我们往往很难拒绝面对面的要求。妈妈在谈论自己的观点前,首先要承认孩子发脾气是有原因的,很多时候孩子发火其实都是无心之举,比如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妈妈能理解你发火时的心情,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妈妈也同样想发火,但是妈妈在发火前会想我这样说话别人听了,会有怎样的心情,我们的怒火是否让别人受伤害呢?考虑这些会让妈妈不把伤人的话脱口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不能要求孩子无条件忍住自己的怒火,青春期孩子感情复杂,情绪也不稳定,我们只能要求孩子克制那些无心的冲动和发脾气,告诉他发脾气,其实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会伤害别人的情感。引导他也用不用把火压在心里,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着手干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建议他给好朋友打个电话,出去打场球等等。

孩子个性长期压抑的话,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情绪低落,变得抑郁或者是突然间爆发。

研究显示,国内迷恋游戏的中小学生,大约占10.3%,仅次于迷恋游戏比例最高的德国。当孩子迷恋游视频游戏,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社交恐惧,学习成绩也会下滑,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因为对游戏上瘾导致了焦虑抑郁,然后不和人打交道,但其实,孩子更有可能是因为焦虑抑郁,不敢和人打交道,才转而去迷恋游戏的。

曾经有一个就是网瘾孩子这么告诉我,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在班上也不受欢迎,没有好朋友,但是当他陷进游戏里,可以感到无所欲为的放纵和发泄的感觉,那种感觉是让他很沉醉,加上现在的游戏呢,它的设置是慢慢升级的过程,在这个升级的过程,孩子得到很大现实中所没有的成就感,这是他慢慢的就是陷入游戏的一个最主要的心理原因。

家长一味的指责孩子不懂事,你为什么老是玩游戏,你为什么就戒不掉?这个时候的指责是无济于事的,我们更多的应该去帮助孩子,其实孩子自己也明白,网瘾是不对的,但这就像鸦片成瘾一样,在游戏里的那种放纵和自我成就感让他欲罢不能,也许他事后会后悔,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去控制自己来抵住诱惑,当面对父母的指责和压力时,他更想通过游戏来放松,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往往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当看到孩子玩手机,迷恋网游也好,他更多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达到自己想象的一个良好状态,所以说孩子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指责。
青春期孩子叛逆和这个时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给青春期带来疾风暴雨式的变化,孩子也产生种种矛盾和困惑,导致以自我中心,反抗和逆反的心理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情绪变化,会感到特别孤独和压抑,觉得没有人理解,父母是为了压抑自己,而不是尊重和理解自己,青春发育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在咨询过程中,孩子跟我分享,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但是父母仍把他当成小孩子,更多是控制而不是尊重他,他只是想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自己需要有独立的想法去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完全依靠父母的指挥。
一位妈妈告诉我,有一天,儿子突然就说不想上学了,没有任何的原因,就是有一天在上课的时候就拎着书包就走了,问他他就说不爱学习,讨厌学校的生活,觉得上大学也没有意义,人生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当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下就会非常的焦虑,想尽一切办法来劝他上学,但是往往无论是打是骂,孩子都不愿意去学校。孩子一会说学校不好,一会又说上学没意思,但这绝对不是他不上学的真正的原因。

厌学的孩子的个案中,家长会说孩子因为压力大,失恋了或者说在学校觉得不自由,受到了校园霸凌,或者没写完作业受到老师批评,觉得在学校很丢脸,成绩差,认为自己读也读不出来,那就不想去了,其实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其实却不然。

青春期的孩子呢,他的社交关系,或者说社交的需求是想得到同龄人接纳呢,这对他非常重要,所以说只要是有朋友在,其实他是不会主动离开学校的,可能会讨厌学校里的某一个人,但不至于想离开。

第一种情况是,新入学的孩子想退学,那有可能是他的朋友不在这个学校,而新同学无法接纳他;第二种情况是,孩子在中途想退学,而且态度很坚决,有可能是他受到了强大的感情创伤,比如失恋了,或者好朋友被人抢走了,特别是当父母告诉他退学不行,他要求转学的话,那他可能呢是经常被人欺负或者是对老师啊和同学都感到失望了。

有的孩子说成绩差,再读下去也是浪费时间,根本考不上好大学之类,其实青春期的孩子对于未来的前途并不能做周详的思考,这并不是退学的真正原因,他可能遇到了一些比较伤自尊的事情或者是被孩子刁难,或者说就是有些事情可能他说出来很丢脸,所以他就告诉你这个原因是就是我讨厌学校或者说我不爱学习。

曾经个案中,一个厌学的孩子,在沟通的明确告诉我,他觉得学习压力很大,同学欺负他老师不帮他,同学排挤他,他是真的找不到上学的意义,但是他跟父母说他不想上学了以后,父母一直在指责他,根本没有人真正去关注他的心情,理解他的感受,造成他觉得上学像上刑场一样痛苦。
随着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早恋不可避免的成为青春期倍受关注的问题。

咨询过程中,有的妈妈跟我表达了她的担心,女儿跟她说他们班很多人都在谈恋爱,妈妈就很紧张,反问女儿“你没有谈恋爱吧?”孩子看到母亲如此警觉,自我防御立马显现出来,就采取攻击的方式进行否认,“你怎么这么不相信我呢!”然后妈妈就要进行解释,不是我不相信你,只是担心你,不断为自己辩解,这个话题呢,两个人往往进入比较尴尬的局面。

当孩子跟你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家长更重要的是听出孩子的玄外之音,孩子更可能是一种投石问路,确认父母对谈恋爱是一种什么样的一个态度,然后以便做出自己相应的一个策略。

如果妈妈对这个事情特别警觉,孩子就会比较谨慎,如果妈妈大大方方的比较开朗的来接触这个问题,孩子也就放心的和父母去交流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往往现在的父母,因为担心和焦虑,往往表现的紧张。当孩子给说他们班有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他是想知道,他自己谈恋爱的话,会不会得到父母的责备,他的弦外之音,可能是他在班上有自己喜欢的对象。

孩子的投石问路,证明他对父母是信任的,或者说是亲子关系相当好的,但如果这个时候你的态度非常坚决的话,就像在孩子和你之间,砌了一堵墙,他曾经想把心里话跟你说一说,但是看到你的表现,很有可能就不会再把真实情况告诉你了。

投石问路的时候,把握这一次的沟通非常重要。而且你要相信,孩子即使是谈恋爱的话,他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好奇恋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当他发现,如果他把这件事情跟父母说了以后,父母也没有批评他,也没有鼓励他,只是表示爱自己的父母,都是信任他的,那他以后就很愿意把自己的话告诉家长。
我总结了青春期五个家长比较关注的问题,其实听了这些案例以后,这些行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单,懵懂而又迷茫的孩子,他们需要家长的陪伴和科学的引导。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到底应该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先需要反思的是父母。到了青春期以后,孩子可能会想标新立异呀,打扮成和别人不一样的样子,当有时候看不惯孩子的行为,无法容忍的时候,父母是需要冷静的反思。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反思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因为孩子的行为大多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模仿而来;平时教育是不是一味的去责骂,暴力环境容易滋生孩子的暴力,独裁的父母容易孩子变得自私。

特别是当孩子问题发生在家庭之外时,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无意识的都会去转移责任,但是应该谨记转移责任并不能真正的解决孩子的问题。
尊重、接纳孩子的基础是倾听孩子。也是帮助孩子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保持一种良性的对话。

让孩子愿意坐下来和你聊一聊,在轻松没有压力情境下,很好的控制情绪,做孩子的倾听者,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如果有的家长会说,我愿意听,首先孩子要肯说才行,孩子在外面欢声笑语,一进家就闭着嘴不说话,那让我怎么愿意听呢?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反思一下,你平时和孩子说话的态度,是不是就是经常打断孩子?或者说是代替孩子做总结?让他每次在倾诉的时候都有不好的体验,久而久之他也就不想或者是不敢说了。

特别忌讳,当孩子说错的时候,妈妈立马打断他,“你想你说的这些话,你你经过大脑了吗?还有你说的这些妈妈都知道,还有我看你今天犯了这么大错,你要找什么借口?“其实这些都不是倾听,他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你说话。

青春期的孩子,他希望有人能听自己说话,这满足他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他希望家长能认真的听自己说话,听自己讲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其实,父母说的越多,就越不可能听到孩子心中的想法,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开始就会打开心扉,孩子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测试,你是不是真心的在听,真正关心他。

孩子觉得父母是很好的倾听者的时候,其实亲子对话就很容易了,但是如果你采用了一种错误的对话模式,就这个谈话就很难进行下去。
我想说几个小技巧,第一个,当你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表达自己的观点,你只要复述孩子所说的内容的意思。

而这也是罗杰斯所倡导的,来访者为中心,你复述他的话,能让孩子把注意力指向他说的内容,去引导他分析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你告诉他说的话真正意味着什么,你也不提出任何的一个指导意见,这也是对他的一种认可方式。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需要别人的认可,你复述他的话,是有效的一种对话模式。比如当孩子生气地说,你以后少管我的事情,妈妈千万不要说,“我是你妈,我不管谁管”,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对抗的对话模式,时间越长,孩子与母亲都会对对方不满。这个时候,你可以重复他刚刚说话的内容,就能缓解这个矛盾,就是说,“你是不是说不想妈妈管你太多了,这个我知道了。“这样代表他说的话你理解了,而且你告诉他,我听到了我也知道了,所以说重复孩子所说的内容,其实能缓和矛盾,让他感受到妈妈会认同我的看法,这样会让孩子愿意和你继续谈下去。

除了复述以外,对孩子表达一种认可,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方式呢,是当孩子给你讲一些事情的时候,即使孩子的话语当中可能有错,出现一些有问题的信号,你也不要当场去批评孩子,而是问问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当孩子说出这样原因以后,你可以接着问他,你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

不管孩子当时当的想法和做法有多么的错误,你都要听孩子把事情讲完再说,然后先询问原因,然后关心孩子心情,而不是先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指责。

青春期的孩子看上去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你让他信赖你,然后他就会去听取你的意见,这就是青春期孩子一种行为模式。所以说呢,要想赢得孩子的信赖,那这个时候就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不要要求他就是无条件的服从你的意志,而是改变策先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给予他充足的时间来表达他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接纳,就需要对孩子有一个引导的作用。

第一是要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正面的自我形象。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敏感,也会比较容易自卑。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指责的话,也就是倾向于关注他的缺点,而不是优点,这样的话就会让孩子时刻有一种“我不行”的心理,经常这样的话呢,就会有一种习得性无助,他就会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改变现状。

所以帮助青春期孩子树立正面的自我形象非常重要,而这个最简单的方法他是最关注孩子的优点,就焦点放在孩子擅长的事情上,这会让孩子感到很大的自信,有了自信以后,孩子就不太会计较别人的评论,遇到困难也会愿意尝试,即使是失败了也不会否定自己的能力,会认为自己下次可以做好,可以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也能宽容的对待别人。

青春期的孩子建立自我形象的主要的来是别人的评价,他们会根据这些评价给自己定位,然后努力的做出符合这种定位的一种行为,所以当你都说孩子做过的做的好的事情,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一种正正面的自我形象,让孩子不容易为别人的话受伤害,遇到困难的他会积极的接受挑战,也会勇敢的接纳和承担。


第二、培养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是可以进行一定的情感训练的。

首先父母养成理解接纳孩子情绪的行为,提醒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向更好的一个方向发展。

情感训练分为4步,第1步是关注孩子的情绪,跟孩子的行为相比呢,妈妈应该先读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就是孩子所说的话和他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不要对孩子的行为有明显的一个负面情绪反应,因为你的负面情绪性反应会引起孩子的一个反弹,你只有把握了孩他行为背后的隐藏的情绪才会知道如何来应对这个问题。

第2步是把孩子的情绪变化呢为改善的机会。当孩子很多时候情绪变化时,父母就会很焦虑,但是换个角度来想,孩子的情绪越激烈,就能发现他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所以当孩子情绪变化大时不要责备和旁观,这是和孩子积累信任的一个好机会,所以不管负面情绪要如何改正,都要等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再去解决。

第3步是倾听孩子的情绪,产生共鸣,这是情感训练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表现出的情绪有共鸣的反应,比如你可以表现出倾听很理解的样子,因为你这样可以缩短与他的一个心理距离。

第4步是引导孩子来解决问题,不以你的标准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训练当中呢,家长可以先了解自己的情感,如果其实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就不会去思考孩子言行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情绪,也不会把孩子的情绪变化作为改善亲子关系的机会,更不可能去倾听和引导孩子。

父母也不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感受自己的幸福,只有家长自己幸福了,才能更好的去帮助孩子,这种训练可以纠正家长以往单方面要求孩子的做法,你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能很好的读出孩子的情绪,用这种情感训练的方法去训练孩子,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同理心,锻炼他站在对方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他也可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也是一个情商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提升孩子的情商,让孩子也打开自己的心房,可以让亲子关系更紧密,当亲子关系更紧密的时候,自然更好的能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青春期时光。


惩罚

如果说孩子犯错误过后都不惩罚的话,那就更多的是一种纵容,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呢,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打骂其实可能并不太起作用,但是我说的这个惩罚需要一种正确的处理方法。

惩罚如果想有效的话,就是父母必须在孩子犯错时当即惩罚他,而不是说说等你妈回来或者是等你爸回来,你看怎么样!

其实时间拖得越久,孩子越弄不明白,自己受惩罚的真正原因。特别是当家长有不同的标准,根据自己的心情有时候会惩罚他,有时候又宽容他,这样的孩子其实是弄不清状况的。

适当的惩罚是有有益的,虽然说惩罚的力度越大,孩子的不好的行为会越少,但这只是暂时的,一旦脱离父母的视线,孩子可能会变本加厉。而适当的惩罚呢,就是你刚好能阻止孩子不当行为的惩罚,反而更好能引起孩子那个反思。

推荐一个惩罚的方式,是罚静坐,这种这种惩罚的方式就是孩子犯了错以后呢,要求他和父母安静的并排坐在客厅里,15分钟,什么都不做,也不说话。其实这15分钟,是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来的,躁动期的青少年是能领略这种惩罚的能量的,他静坐的时候,容易引导自己进行反思。

特别注意的是,无论你对孩子的惩罚有多么的轻微,惩罚完了一定要给予安慰,就比如把孩子拉过来抱一抱,这个抱一抱,对孩子是有很大的意义的,他会让孩子觉得这他再次的被父母所接纳,不会因为自己受了惩罚而失去安全感。

还有一点就是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惩罚的规则,让孩子能够领会规则,和孩子可以协商制定一些规则,然后要贴在可见的位置,比如客厅啊,孩子的房间,其实这样也能减少孩子的不当行为,这些规则呢必须由孩子亲手来写,因为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签订承诺书的心理暗示,当他引起这些就是违反规则的时候,会引起他的心理失调。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呢,也要越具体越好。
知了分享社,来自得到大学校友的有趣有料的知识分享,一个涉及家庭教育、儿童养护、兴趣培养、留学就业、职场套路、健康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平台。
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317 投诉
糯米 糯米
 
 
应用心理硕士 

微信扫码,了解更多